禄山必兆边陲祸,林甫终贻庙社忧。
二事眼前君不悟,何须金鉴录千秋。
禄山必兆边陲祸,林甫终贻庙社忧。
二事眼前君不悟,何须金鉴录千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钧对中国历史上唐朝安史之乱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禄山"指的是安禄山,他在唐玄宗时期因边疆野心和权力膨胀,最终引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林甫"则指李林甫,他是当时的权臣,其阴险狡诈导致朝政腐败,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诗的第一句"禄山必兆边陲祸"暗示了对安禄山叛乱的预见,第二句"林甫终贻庙社忧"则批评了李林甫的误国行为给国家带来了长远的忧虑。接着,诗人指出"二事眼前君不悟",即这些重大问题在当时并未引起统治者的警觉,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沉痛反思。
最后一句"何须金鉴录千秋","金鉴"意为历史的明镜,诗人质问说,如果当政者能从眼前的历史事件中领悟到教训,又何必非要等到后世以史为鉴呢?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诗,警示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巫山高高几千尺,峰峦十二森相逼。
襄王昨夜梦中人,楚宫回顾无颜色。
可怜刻漏未移时,雨散云收杳无迹。
鹤唳猿啼不可闻,月冷风清夜岑寂。
只今空对巫山青,翠黛云鬟如有情。
春风二月山花发,花不能言梦不成。
侍臣宋玉归何处,千愁万恨无人赋。
旧事悠悠付水流,却与巫山共今古。
巫山兮,何时平。
不如蓬莱隔弱水,望之不见愁不生。
巨鳌不死愚公老,谁踢阳台使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