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九龄》
《张九龄》全文
宋 / 徐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禄山必兆边陲祸,林甫终贻庙社忧。

二事眼前君不悟,何须金鉴录千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jiǔlíng
sòng / jūn

shānzhàobiānchuíhuòlínzhōngmiàoshèyōu

èrshìyǎnqiánjūnjīnjiànqiānqiū

注释
禄山:安禄山,唐朝藩镇将领,后发动叛乱。
边陲:边境地区。
祸:灾难。
林甫:李林甫,唐朝宰相,以权谋私。
贻:遗留。
庙社:朝廷和国家。
悟:领悟。
金鉴:历史的明镜,比喻深刻的教训。
录:记录。
翻译
安禄山的叛乱必定预示边境的灾祸,李林甫的作为最终会给国家带来庙堂之忧。
这两件大事就在眼前,但您却未能领悟,何必还要让历史铭记这无尽的教训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钧对中国历史上唐朝安史之乱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禄山"指的是安禄山,他在唐玄宗时期因边疆野心和权力膨胀,最终引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林甫"则指李林甫,他是当时的权臣,其阴险狡诈导致朝政腐败,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诗的第一句"禄山必兆边陲祸"暗示了对安禄山叛乱的预见,第二句"林甫终贻庙社忧"则批评了李林甫的误国行为给国家带来了长远的忧虑。接着,诗人指出"二事眼前君不悟",即这些重大问题在当时并未引起统治者的警觉,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沉痛反思。

最后一句"何须金鉴录千秋","金鉴"意为历史的明镜,诗人质问说,如果当政者能从眼前的历史事件中领悟到教训,又何必非要等到后世以史为鉴呢?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诗,警示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作者介绍

徐钧
朝代:宋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猜你喜欢

书王少参朝言薰风笑我卷用韵六首·其二

只今海宇未全春,肉食偏惭草莽臣。

贫定已嫌东郭履,老来惟爱华阳巾。

暖姝敢谓真知道,委顺谁云不爱身。

寄语薰风莫轻笑,不求富贵底求人。

(0)

暮春感兴

马踏残花又暮春,路危思理病中身。

官居吴楚春秋地,才愧苏张战国人。

梦里蘧庐轻得失,案头糟粕隐经纶。

梧桐樲棘知多少,无限场师认未真。

(0)

送友人分教某州

一命须知报称难,泮宫亦是小贤关。

马知长路应晞骥,天放洪炉又铸颜。

芸草春风书业在,杏花朝雨宦情闲。

苏湖有样无多事,付上行人担子间。

(0)

立春日偶成二首·其二

寒尽今朝春又来,天机原不费安排。

闲将彩胜谈遗事,更酌屠苏放老怀。

花为氤氲抽蓓蕾,草知消息到根荄。

方头未会乘时术,玄静谁疑是打乖。

(0)

老志

老志未消磨,常时苦切磋。

心闲赢事省,学浅怪书多。

未履明诚境,能祛富贵魔。

朝闻甘夕死,鞭辟更无他。

(0)

巫山高吊友人丧妾

巫山高高几千尺,峰峦十二森相逼。

襄王昨夜梦中人,楚宫回顾无颜色。

可怜刻漏未移时,雨散云收杳无迹。

鹤唳猿啼不可闻,月冷风清夜岑寂。

只今空对巫山青,翠黛云鬟如有情。

春风二月山花发,花不能言梦不成。

侍臣宋玉归何处,千愁万恨无人赋。

旧事悠悠付水流,却与巫山共今古。

巫山兮,何时平。

不如蓬莱隔弱水,望之不见愁不生。

巨鳌不死愚公老,谁踢阳台使翻倒。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