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今来情所关,金声多在翠微间。
领完夏趣领秋趣,却是人忙亭祗閒。
试问今来情所关,金声多在翠微间。
领完夏趣领秋趣,却是人忙亭祗閒。
这首诗名为《趣亭》,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在翠绿山林间的趣亭,通过金声与四季之趣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首句“试问今来情所关,金声多在翠微间”,以设问开篇,引出对情感的关注,接着点明金声常在翠绿的山林之中回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这里的“金声”可能象征着美好、和谐的声音,与“翠微”(青翠的山峦)相映成趣,暗示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共鸣。
接下来,“领完夏趣领秋趣”,表达了诗人对四季变换的敏锐感知和欣赏。从夏天的乐趣到秋天的乐趣,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四季更替的深刻体验和喜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多样性的肯定。
最后一句“却是人忙亭祗閒”,则揭示了诗人的哲思。在忙碌的人世间,趣亭却能提供一片宁静的空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这里的“人忙”与“亭閒”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趣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扁舟夜傍乌岩宿,然火上岩寻古祠。
老巫辍睡启神户,牵幌请官窥汉仪。
汉家将军利于鹘,征行往往皆良奇。
当时光武皇帝圣,举以善驭皆周知。
将军再出定穷粤,忠义耿耿光精垂。
不然夷祀已千载,何定至今歌舞之。
高悬铜鼓五兽缺,以手摩拂增深悲。
蜈蚣宵行蛛网结,不识款书何岁时。
庭中蕉叶照石面,猛虎出谷灵风吹。
泽鱼导从吏扶掖,欲留颇复惧深危。
登临有客动必戒,况此星露景倭迟。
独立苍茫问横浦,明日江山劳梦思。
远游非吾志,偶堕天一角。
去就亦有期,宁能计今昨?
料理贫居士,守书负西郭。
清心见古初,德宅甘寂寞。
杜门坐春深,绿竹解寒箨。
虽无清时赏,幽意各有托。
千载非长生,松乔未足学。
焉知勾漏令,不厌宦情薄。
山中归去来,朝霞可以酌。
南游未是谪,北行不当归。
今旦陟崇冈,飘飘风吹衣。
始我在京时,双阙凝秋晖。
别来守穷海,故国音书稀。
窃禄滋愧负,何时睹柴扉。
胡不依白日,去即能如飞。
驿楼俯平川,其下白云围。
雨馀足稻粱,可以信丰饥。
去去道路远,王事毋稽违。
朝望须句曲,青桑被原野。
牛马何茫茫,尽在大堤下。
堤高容可隐,河水堤上流。
年去复年来,青蒲送行舟。
借问行舟里,谁是回乡客?
燕赵与东吴,憧憧竞晨夕。
山中有老人,白发不可量。
自不缘年寿,何因尔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