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檐鸣雨早秋天,不喜新凉喜有年。
眼里香粳三万顷,寄声父老共欣然。
画檐鸣雨早秋天,不喜新凉喜有年。
眼里香粳三万顷,寄声父老共欣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秋雨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期待。"画檐鸣雨早秋天"以画檐雨声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初秋时节的清凉氛围。"不喜新凉喜有年"表达出诗人对于季节更替的淡然态度,更看重的是丰年的到来。
"眼里香粳三万顷"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想象中的稻田广阔无垠,满眼都是金黄的稻谷,象征着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事丰收的热切期盼。"寄声父老共欣然"则直接传达出诗人希望与乡亲们共享这份喜悦的心情,体现出他的民本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描绘秋雨带来的实惠,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丰收的喜悦,体现了陆游关心民间疾苦的高尚品格。
耆旧今无几,乡闾素所依。
官登五马贵,年及七旬稀。
一旦成长往,九原谁与归。
寒风吹画翣,回首泪空挥。
平生性僻喜岩居,事不如人只守株。
拟欲结茅依石罅,仙人还许我来无。
上人手持隐静书,示我刊成送行句。
飘忽如云不可留,又归隐静山中去。
自谓为僧亦有缘,获事老师非易遇。
第念学道须遍参,要证此心归宿处。
退量天分不如人,亦复性资非颍悟。
那能终日坐蒲团,只看水上浮杯渡。
挑囊亦欲走诸方,趁此年龄犹未暮。
他时参竟却归来,伴我老师岩上住。
上人此意似可嘉,止是出家儿调度。
老师若也可其言,不应忘却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