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生三代下,著书日纷纭。
武侯与靖节,述作称完人。
三聘出草庐,治国兼治军。
灭贼志未遂,鞠躬竟忘身。
彭泽归去来,耻为二姓臣。
甘守西山节,荆轲愿空存。
二公重志行,岂惟尚华文。
隆中倘未出,悠然乐天真。
柴桑苟任事,述祖抒忠纯。
易地则皆然,孟子曾有云。
吾生千载后,展卷如相亲。
梦寤接古贤,心期共探论。
还祈志颜尹,望古情弥敦。
士生三代下,著书日纷纭。
武侯与靖节,述作称完人。
三聘出草庐,治国兼治军。
灭贼志未遂,鞠躬竟忘身。
彭泽归去来,耻为二姓臣。
甘守西山节,荆轲愿空存。
二公重志行,岂惟尚华文。
隆中倘未出,悠然乐天真。
柴桑苟任事,述祖抒忠纯。
易地则皆然,孟子曾有云。
吾生千载后,展卷如相亲。
梦寤接古贤,心期共探论。
还祈志颜尹,望古情弥敦。
此诗《读武侯靖节合集》由清代诗人翁荃所作,通过对诸葛亮(武侯)和陶渊明(靖节)两位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
首句“士生三代下,著书日纷纭”开篇即点明了古代文士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他们以著书立说的方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接着,“武侯与靖节,述作称完人”直接引入了诸葛亮和陶渊明两位杰出人物,强调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
“三聘出草庐,治国兼治军”描述了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不仅参与军事指挥,更致力于国家治理,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灭贼志未遂,鞠躬竟忘身”则表达了诸葛亮虽有平定乱世之志,却因病逝世,未能实现理想,令人惋惜。
“彭泽归去来,耻为二姓臣”描绘了陶渊明辞官归隐,不愿为异姓君主服务的情景,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甘守西山节,荆轲愿空存”则将陶渊明与荆轲进行了对比,赞扬了陶渊明坚守节操,不为权势所动的精神。
“二公重志行,岂惟尚华文”总结了诸葛亮和陶渊明不仅在文学上有高深造诣,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道德原则,这是他们最宝贵的品质。“隆中倘未出,悠然乐天真”表达了如果诸葛亮没有出山,或许能过上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正是他的出山,才有了更多的历史贡献。
“柴桑苟任事,述祖抒忠纯”进一步赞美了陶渊明在担任官职时,能够忠于祖训,表达忠诚之心。“易地则皆然,孟子曾有云”引用孟子的话,强调了无论处在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正直和忠诚。
最后,“吾生千载后,展卷如相亲。梦寤接古贤,心期共探论。还祈志颜尹,望古情弥敦”表达了诗人虽然生活在千年之后,但通过阅读古人的作品,仿佛能与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并希望后人也能像自己一样,对古代贤者充满敬意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和陶渊明两位历史人物的赞美,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
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祈连。
陆离横宝剑,出没骛征旃。
蒙轮恒顾敌,超乘忽争先。
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
龙城含宿雾,瀚海接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
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紫府先生旧同学,腰垂彤管贮灵药。
耻论方士小还丹,好饮仙人太玄酪。
芙蓉山顶玉池西,一室平临万仞溪。
昼洒瑶台五云湿,夜行金烛七星齐。
回身暂下青冥里,方外相寻有知己。
卖鲊市中何许人,钓鱼坐上谁家子。
青青百草云台春,烟驾霓衣白角巾。
露叶独归仙掌去,回风片雨谢时人。
朱雀航南绕香陌,谢郎东墅连春碧。
鸠眠高柳日方融,绮榭飘飖紫庭客。
文楸方罫花参差,心阵未成星满池。
四座无喧梧竹静,金蝉玉柄俱持颐。
对局含情见千里,都城已得长蛇尾。
江南王气系疏襟,未许苻坚过淮水。
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脩语。
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
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乾香著衣。
兰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
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
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拿。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莫沾香梦绿杨丝,千里春风正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