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熙殿里春日长,集贤奉诏写苍筤。
迩来二十有五载,飘零残墨到江乡。
匡庐高人昔同住,每见挥毫凤鸾翥。
木枯石烂是何年,修竹森森长春雨。
嘉熙殿里春日长,集贤奉诏写苍筤。
迩来二十有五载,飘零残墨到江乡。
匡庐高人昔同住,每见挥毫凤鸾翥。
木枯石烂是何年,修竹森森长春雨。
此诗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名为《同开先南楚悦禅师观息斋画竹卷于崇仁普安寺煜公之禅室盖煜之师一初本公所藏也因记延祐甲寅息斋奉诏写嘉熙殿壁南楚与之同寓庆寿寺时予同为太常博士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乃题其后云》。诗中描绘了在嘉熙殿内春日悠长的情景,以及集贤奉诏书写苍筤的场景。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五年,飘零的墨迹最终到达江乡。诗中提到与匡庐高人一同居住,每次见到他挥毫如同凤凰展翅。岁月流转,木枯石烂,但竹子依然茂盛,仿佛在细雨中永葆生机。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描述竹子的坚韧不拔,诗人或许在暗示着即使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化,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乐观。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深沉,体现了元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一目四苍莽,突然见林丘。
飞来灵鹫峰,幻出蓬莱洲。
浮图高崒嵂,石径通深幽。
生公讲经台,曾闻石点头。
剑池杳无底,脩绠汲寒流。
千古诧奇传,兹事还是不。
我来秋向深,良苗匝平畴。
忧国愿年丰,一稔销百忧。
猕猴群居时,得食互争夺。
嚣哓以力胜,无复长幼别。
及其有老病,同类争救活。
嗛食置其旁,交来伺饥渴。
死埋高崖巅,并力事窊掘。
乃知禀元命,无间䎉与狨。
质性有所偏,良能或焉阙。
惟仁乃生理,恻隐由情发。
鸟乌知反哺,报祭及豺獭。
人心具中和,推此与天达。
物欲为私蔽,真知反磨灭。
利害怵于中,骨肉交朋绝。
一从失本心,比兽乃反劣。
武夷山多猴,此事樵者说。
因书观□篇,惟日三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