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下,好脱洒。放不下,牛拽杷。
堪笑诸方老古锥,打鼓说禅无尾把。
无尾把,不惊怕。不惊怕,可嗟讶。
解踏毗卢顶上行,不言亦自传天下。
放得下,好脱洒。放不下,牛拽杷。
堪笑诸方老古锥,打鼓说禅无尾把。
无尾把,不惊怕。不惊怕,可嗟讶。
解踏毗卢顶上行,不言亦自传天下。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式的对话,展现了放下的重要性和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首句“放得下,好脱洒”,直接点明了主题——放下是获得自由与洒脱的关键。这里的“放下”不仅指物质上的舍弃,更深层地涉及到心灵的解脱,即摆脱束缚、放下执着,从而达到心灵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
接着,“放不下,牛拽杷”则以形象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执着带来的负担。牛拽杷,形象地描绘出因执着而被束缚、无法自由行动的情景,强调了放下对于个人成长和心灵解放的重要性。
“堪笑诸方老古锥,打鼓说禅无尾把”这一句,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那些在形式上追求禅学,却缺乏实质内容的修行者。这里的“老古锥”象征着传统与形式主义,而“打鼓说禅无尾把”则暗示了这些人在传播禅学时,可能过于注重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了内在的实质和实践。
“无尾把,不惊怕。不惊怕,可嗟讶。”这两句诗表达了真正的自由和勇气。没有尾巴的动物,象征着无畏无惧,不受外在束缚的状态。这不仅是对前文“放得下”的呼应,也强调了内心的强大和自信,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畏惧、不退缩。
最后,“解踏毗卢顶上行,不言亦自传天下”则以极高的境界收尾。毗卢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真理之巅。能够“解踏”其上,意味着达到了超越世俗、洞察宇宙真理的高度。不言而自传,体现了真正的智慧和修为,无需言语,行为本身就能传达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对话和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放下、自由、勇气以及内在真理的主题,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以达到心灵的解放和精神的成长。
花檀方拍。花泪频频滴。紫钗卖,乌丝裂。
玉环悲蜀道,铜雀欺孙策。
东风逆,二乔应作漳台客。
三秋如一日,九曲回肠结。空自把,韶华掷。
本非司马窃,难对虞侯说。
凄凉夜,举杯自忏当头月。
万事浮云卷。猛回头、盲风噩浪,尽情麾遣。
烽鼓舳舻江海泪,袖手棋枰恒泫。
忧国鬓、簇成霜茧。
与我命,同磨蝎住,薄湘潭、憺耳遭谗浅。
长信簟,怯秋展。谢公丘壑风流显。
自登梯、看山读书,笑题楼扁。
有客到门频信宿,迎惯东桥园犬。
公健在、吾官甘免。
闲日君王亲赐予,拜青鞋、布袜新恩典。
檐雨烛、对床剪。
一派风霜,文章气、傲然孤立。
方几上、微吟诗缓,读书声急。
诸葛纶巾能对垒,淮阴赤帜都空壁。
旧编中、兵法十三章,谁能识。花下雨,沾衣湿。
秋露后,垂成滴。向楼台望远,暮烟空碧。
壮日有声成虎啸,穷时无泪随猿泣。
愿生平、一仿鲁连高,诸侯客。
螺黛凝烟髻,鸭绿腻春塘。
相逢恰是丽景、横笛嘹清商。
素质休教粉污,自有天然标格。淡扫寿阳妆。
醋醋猩裙艳,盼盼燕泥香。芹芽白,兰芽紫,舣归航。
旧时舞榭、何处画壁女萝荒。
草没银筝院落,苔长凤鞋花径,佳节倍思量。
一百五寒食,七十二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