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风霜,文章气、傲然孤立。
方几上、微吟诗缓,读书声急。
诸葛纶巾能对垒,淮阴赤帜都空壁。
旧编中、兵法十三章,谁能识。花下雨,沾衣湿。
秋露后,垂成滴。向楼台望远,暮烟空碧。
壮日有声成虎啸,穷时无泪随猿泣。
愿生平、一仿鲁连高,诸侯客。
一派风霜,文章气、傲然孤立。
方几上、微吟诗缓,读书声急。
诸葛纶巾能对垒,淮阴赤帜都空壁。
旧编中、兵法十三章,谁能识。花下雨,沾衣湿。
秋露后,垂成滴。向楼台望远,暮烟空碧。
壮日有声成虎啸,穷时无泪随猿泣。
愿生平、一仿鲁连高,诸侯客。
这首词以"一派风霜"开篇,描绘出一种坚韧不屈的文人气质,犹如在严寒中独自傲立。词人通过"方几上、微吟诗缓,读书声急"的细节,展现出其深沉专注的学术追求,既有诸葛亮般的智谋,又有韩信空城计的冷静。"旧编中、兵法十三章,谁能识"表达了词人对兵法的独到见解和无人理解的感慨。
下片转而描绘自然景象,"花下雨,沾衣湿"与"秋露后,垂成滴"寓言人生的际遇,既有雨露滋润的希望,也有秋露凝结的哀愁。"向楼台望远,暮烟空碧"则寄托了词人对远方的期待和对现实的迷茫。"壮日有声成虎啸,穷时无泪随猿泣"生动展现了人生境遇的起伏,以及在困厄中坚韧不屈的精神。
结尾处,词人以鲁仲连自比,表达出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操,希望能像他一样做个诸侯幕僚,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体现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理想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