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辙既已东,王纲日陵替。
蛮夷遂猾夏,诸侯亦专制。
虽称葵丘盛,区区假仁义。
大哉春秋笔,斧钺严可畏。
是非予夺间,立法垂万世。
孰云吾道穷,经成感麟至。
姬辙既已东,王纲日陵替。
蛮夷遂猾夏,诸侯亦专制。
虽称葵丘盛,区区假仁义。
大哉春秋笔,斧钺严可畏。
是非予夺间,立法垂万世。
孰云吾道穷,经成感麟至。
这首五言古诗反映了明代诗人李昱对于历史变迁和社会道德的深刻洞察。诗中以"姬辙既已东"起笔,暗指周朝东迁,象征着中央权威的衰落。接下来描述了蛮夷势力崛起,诸侯割据的局面,暗示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诗人指出,尽管表面上葵丘之盟看似盛大,但实质上诸侯间的争斗只是借助仁义的名义,缺乏真正的秩序和正义。他强调了《春秋》这部史书的深远影响,通过公正的评判和严格的记载,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的教诲意义。
最后两句"孰云吾道穷,经成感麟至",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之道并未穷尽的信心,他认为只要坚守道义,就像《春秋》的完成引来麒麟这样的吉祥象征,终将得到回应和认可。整首诗寓含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对道德理想的坚守。
问苕南、元真归后,烟波今复谁主。
矮蓬尺半蠡船小,荡得柔漪如絮。乡可住。
有一个渔台,三两垂杨树。悄无人处。
好挂网为帘,卷蓑当枕,梦觉听苹语。
醒还醉,吟到杜陵诗句。飘飘天地何许。
夕阳媚影流春翠,素袂红衣容与。须鉴取。
把水写清吾,云写閒閒汝。水云无数。
趁催柳风期,送桃潮信,溪上共来去。
南湖无恙双桡水,春来絮摇萍动。
傍笛听渔,分香醉鹭,不管晓寒犹冻。明楼画耸。
有眉影娟娟,凭妆人共。
留得凄凉,回栏烟袅落花重。
鸳鸯飞觅伴侣,语愁先自苦,愁倩谁送。
牵柳风时,采菱月夕,孤负波澄天空。疏衾黯拥。
奈酒尽鬟飘,并无残梦。让与他家,撅头西岸拢。
傍渚停樯,寻沽上阁,古愁飞到危阑。
不尽苍凉,又撩客泪潸潸。
种龙蠡虎臣中杰,似行云、高绝谁攀。
剩无情,芳草东风,吹满城湾。
雷门不复闻钲鼓,圯烟墩一角,夕鸟飞还。
麋老桐摧,西望漫吊吴关。
几多浣女春眉影,隔妆楼、怕见微山。
绕堤阴,丝柳缃桃,空尔娇闲。
问垂帘、君平去后,何人来寄高躅。
芦篝絮枕为长物,短鬓相依衰索。居可卜。
略胜似京夔,杜老无家哭。门萧柳秃。
算断燕残鸦,西风失侣,苦恋一枝宿。
余生愿,未了萝牵草覆。频年亦溷樵牧。
烟芜四野牛羊满,变尽几家华屋。泉未浊。
甚绝代佳人,也使悲空谷。城飙撼木。
定乱得声声,邻钟巷杵,凄助夜吟独。
病骨微酥,不寐如何,诗篇细详。
认含啼若怨,气舒仍郁,回声似笑,颐翕旋张。
唾恐霏衫,风愁颤烛,特地罗巾背掩将。
难堪处、更麝添辣火,橙擘酸浆。值伊半晌昏茫。
敢秘钥、玄珠启囟堂。
记筵边噎酒,浓香骤喷,花阴觅约,急响难防。
皮角跳轻,耳轮热重,一例鸳鞋卜未妨。
郎归后,问孤衾那夕,曾否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