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垂帘、君平去后,何人来寄高躅。
芦篝絮枕为长物,短鬓相依衰索。居可卜。
略胜似京夔,杜老无家哭。门萧柳秃。
算断燕残鸦,西风失侣,苦恋一枝宿。
余生愿,未了萝牵草覆。频年亦溷樵牧。
烟芜四野牛羊满,变尽几家华屋。泉未浊。
甚绝代佳人,也使悲空谷。城飙撼木。
定乱得声声,邻钟巷杵,凄助夜吟独。
问垂帘、君平去后,何人来寄高躅。
芦篝絮枕为长物,短鬓相依衰索。居可卜。
略胜似京夔,杜老无家哭。门萧柳秃。
算断燕残鸦,西风失侣,苦恋一枝宿。
余生愿,未了萝牵草覆。频年亦溷樵牧。
烟芜四野牛羊满,变尽几家华屋。泉未浊。
甚绝代佳人,也使悲空谷。城飙撼木。
定乱得声声,邻钟巷杵,凄助夜吟独。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充满沧桑与哀愁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感慨。
词中“问垂帘、君平去后,何人来寄高躅”一句,以君平(古代隐士)的典故起笔,引出对隐逸之士的追忆,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对于当今社会中缺少类似人物的感慨。接下来,“芦篝絮枕为长物,短鬓相依衰索”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以简朴的物品和衰老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而“居可卜。略胜似京夔,杜老无家哭”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前居住环境的满足,以及对历史人物如杜甫的同情,体现了对传统文学与文化的深厚情感。
“门萧柳秃。算断燕残鸦,西风失侣,苦恋一枝宿”几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变迁。燕子的离散、乌鸦的孤独,以及在西风中寻找栖息之地的艰难,都暗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挣扎。最后,“余生愿,未了萝牵草覆。频年亦溷樵牧。烟芜四野牛羊满,变尽几家华屋。泉未浊。甚绝代佳人,也使悲空谷。城飙撼木。定乱得声声,邻钟巷杵,凄助夜吟独”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从个人的哀叹扩展到对整个社会变迁的反思。佳人的悲叹如同空谷回音,城中的风吹动树木,邻近的钟声和捣衣声,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