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
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扬州。
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
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扬州。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名为《过扬州》。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游扬州的情景,以春夜的灯光与兰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洒脱自在的意境。
首句“春灯如雪浸兰舟”,以“春灯”和“雪”来比喻灯光的明亮与纯净,仿佛将整个兰舟都浸润在一片洁白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这里的“兰舟”既指船只,也暗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次句“不载江南半点愁”,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即在这美好的夜晚,他选择放下江南的忧愁,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种豁达与洒脱,正是龚自珍诗歌中的典型特征。
第三句“谁信寻春此狂客”,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并非寻常之辈,而是怀揣着对春天的热爱与探索精神的“狂客”。这里的“狂客”并非贬义,而是赞美诗人敢于追求内心所爱,不畏世俗的眼光。
最后一句“一茶一偈过扬州”,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与哲学思考。通过“一茶一偈”,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句诗巧妙地将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相结合,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龚自珍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与智慧。
淮海龙飞乘五云,攀鳞附翼多殊勋。
英雄变化不知数,我今独识王将军。
将军好武称第一,慷慨功名少年日。
剑术出奇愁白猿,兵符借重祠黄石。
近报三军掠蓟丘,万马夜渡黄河流。
将军岂徒成一障,成功独早还优游。
巴丘官衙俯江水,两岸人烟郁苍翠。
不随李广猎南山,却向扬雄问奇字。
雕弓羽箭挂前除,座中宾客多文儒。
煮茶烟细浮苍竹,把钓江清出白鱼。
人生宦途须适意,大隐从来在朝市。
将军美誉播南州,缠腰骑鹤徒为尔。
君不见凌烟阁上开画图,褒公鄂公气骨殊。
君臣际会总如此,嗟我闭门空读书。
东风吹树千钧力,怒势呼号两相敌。
回飙萧飒入霜林,败叶纷披散无迹。
老夫倚杖长叹息,百年三万六千日。
庄生齐物物不齐,谁铸红颜等金石。
王君笑我何太痴,太极初分有伸屈。
天根月窟窥端倪,灵台天迥丹光溢。
奈何寸地攒千兵,朝似瓠肥暮如腊。
自非一气回孤根,宇宙几何皆鬼蜮。
乃知燮理藉登庸,疮痍变作讴歌入。
感君此言足才识,知君用心渺难及。
君不见长生之药蓬莱多,从君归去君如何。
此博谁名汝。想当年、波罗塞戏,涅盘经语。
天竺传来双采好,么六四三二五。
要随喝、随呼随数。
从得三郎绯衣了,再曾逢、潘彦知音侣。
同入海,亦良苦。雄拿豪攫争鸣杵。
正关河、疏星残月,几声秋雨。
却是驱驰玄黄马,脚底蹈燕蹴楚。
甚一涧一梁能阻。
翻覆输赢须臾耳,算人间万事都如许。
且一笑,看君赌。
笑人间衮圭何物,此花良贵天与。
倚阑瘦立亭亭玉,刻画一生清苦。人有语。
道不出蓝田,岂是真才具。山人告汝。
正蓬鬓萧疏,不胜冠冕,真者亦投去。
洹溪水,洗尽眼中尘土。天葩静看齐吐。
冰壶凉月天如水,麈柄肯论夷甫。翁醉舞。
任蕞尔寰区,共讶山中许。搔风沐雨。
且受用清香,古今多少,富贵草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