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辞尘土污袈裟。
欲知住处东城下,绕竹泉声是白家。
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辞尘土污袈裟。
欲知住处东城下,绕竹泉声是白家。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一位贫穷的和尚乞讨食物的场景,展现了他对佛教僧侣生活状况的关注。诗中的“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辞尘土污袈裟”两句表达了和尚虽身处尘世,但仍需面对生计所迫之苦难。同时,这也体现出白居易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心。
“欲知住处东城下,绕竹泉声是白家”这两句则描绘了和尚的住处环境,是一幅清幽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其中,“白家”指的是诗人自己,这里通过泉水之声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对于清净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画面,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
虽复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
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复常应实无形。
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
正觉此之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
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宁。
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
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
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
于兹六情随念灭,即是真了涅盘城。
行路难,路难无往复无还。
贪嗔不在于内外,亦复的不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