悤恖梦了华胥,早鹫岭窗前,贮将图画。
翠璎长带,铢衣细叠,冷绡光砑。
岩居瞻瑞相,展一帧、松风尘外挂。
任水际、苦入秋心,依旧九莲开也。
署年髣髴神宗,说侍养深宫,白头閒话。
月轮圆里,山河小影,似惊飘瓦。
兴亡多少事,便指与、枯禅应泪洒。
已零落,阿监当时,奉香黄帕。
悤恖梦了华胥,早鹫岭窗前,贮将图画。
翠璎长带,铢衣细叠,冷绡光砑。
岩居瞻瑞相,展一帧、松风尘外挂。
任水际、苦入秋心,依旧九莲开也。
署年髣髴神宗,说侍养深宫,白头閒话。
月轮圆里,山河小影,似惊飘瓦。
兴亡多少事,便指与、枯禅应泪洒。
已零落,阿监当时,奉香黄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梦境画卷,以九莲观音像为核心,展现了慈圣李太后与九莲观音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祥和的氛围。
“悤恖梦了华胥”,开篇即以梦境引入,华胥之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此处暗喻梦境中的美好与超凡脱俗。接着,“早鹫岭窗前,贮将图画”描绘了九莲观音像被精心保存在鹫岭的窗前,如同一幅珍贵的画卷,充满了神圣与庄严的气息。
“翠璎长带,铢衣细叠,冷绡光砑”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观音像的精致与华美,翠绿的璎珞、轻薄的衣裳、光洁的丝绢,每一处都透露出匠心独运的艺术感。接下来,“岩居瞻瑞相,展一帧、松风尘外挂”则进一步强调了观音像的神圣与超然,它仿佛独立于世外,与松风相伴,远离尘嚣。
“任水际、苦入秋心,依旧九莲开也”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无论是水边的秋景还是内心的苦楚,都无法改变观音像前的莲花依然盛开,象征着不变的慈悲与希望。
“署年髣髴神宗,说侍养深宫,白头閒话”通过回忆与神宗皇帝的往事,展现了慈圣李太后与九莲观音之间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即使岁月流转,白发苍苍,但那份对观音的敬仰与侍养之情依然如初。
“月轮圆里,山河小影,似惊飘瓦”这一段,诗人以月亮为背景,将山河映照其中,仿佛是惊鸿一瞥,又像是飘落的瓦片,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示了时光流逝、世事无常。
“兴亡多少事,便指与、枯禅应泪洒”最后,诗人感慨历史的兴衰更迭,无数往事如烟,唯有静坐枯禅的僧人,或许能理解其中的悲欢离合,泪水滴落,是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九莲观音像的描绘,以及与慈圣李太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士有当世志,谁肯专诗名。
自古巧文字,与道关废兴。
倾座听君语,雄辨穷粗精。
目中无全牛,肯綮技未经。
胡为趁风月,候虫相与鸣。
静夜诵佳什,泠然如梦醒。
瘦语自腴泽,险句自稳平。
譬彼有源水,随流作幽清。
奇抱叹皓首,败屋挑寒灯。
天运岂其然,人力非所能。
我读渊明诗,悠悠千古情。
衔觞岂好饮,采菊非餐英。
何时共皋益,赓歌在虞庭。
岁功巧结束,物与七反丹。
应嫌青女妒,摇落空人寰。
耀钗云髻里,点粉黛眉间。
香色亦几何,小有即大还。
艳阳费浮花,微阳惜真韵。
月窟占奇芬,天根关大分。
冰雪又催年,自此接新运。
泰华与秋毫,巨细非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