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麻姑山》
《登麻姑山》全文
宋 / 黄叔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昔日登临不用扶,于今白首见麻姑。

此邦泉石何萧爽,异代神仙知有无。

七月山田红稻熟,去年尘海碧莲枯。

信知冠盖追游地,羽客相逢到日晡。

(0)
翻译
从前登山游览无需人搀扶,如今满头白发才见到仙姑。
这里的山水多么清凉,不同朝代的神仙是否还在。
七月稻田里的红稻已经成熟,去年的莲花池塘却已干涸。
确实知道这里是达官贵人游乐之地,羽士们相遇常常直到黄昏时分。
注释
昔:从前。
登临:登山游览。
不用扶:无需人搀扶。
于今:如今。
白首:满头白发。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
此邦:这里。
泉石:山水。
何萧爽:多么清凉。
异代:不同朝代。
神仙:神仙。
知有无:是否还在。
七月:七月。
山田:稻田。
红稻熟:稻子熟了。
去年:去年。
尘海:莲花池塘。
碧莲枯:莲花干枯。
信知:确实知道。
冠盖:达官贵人。
追游地:游乐之地。
羽客:修道之人,羽士。
相逢:相遇。
日晡:黄昏时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叔美所作的《登麻姑山》。诗人以个人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麻姑山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首句“昔日登临不用扶”,回忆年轻时登山的轻盈与活力,与后文“于今白首见麻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接着,诗人赞美麻姑山的山水之美,称其“泉石何萧爽”,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敬仰。

诗中提到“异代神仙知有无”,暗示麻姑山曾有传说中的仙人出没,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的两句“七月山田红稻熟,去年尘海碧莲枯”,描绘了山下农田稻谷丰收的景象,与前文的仙境形成对比,展现出人间烟火气。最后,诗人以“信知冠盖追游地,羽客相逢到日晡”作结,表达出对麻姑山作为名胜之地,常有达官贵人和仙人般的雅士来访的想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作者介绍

黄叔美
朝代:宋

黄叔美,字河清,南城(今属江西)人。曾官登闻检院。宋亡,隐居旴南山中。事见《江西诗徵》卷二四。今录诗四首。
猜你喜欢

挽王封君

一心斋古高云多,潇洒衣冠在耆耋。

许身孝义日月悬,传家节操圭璋洁。

三槐荫郁敷广堂,裁培雨露瓜初瓞。

槐生直干当清霄,槐有深根下盘结。

如旦如曾自本源,生封死谥推前烈。

秋风瑟瑟吹白杨,秋草芊芊带孤碣。

鹤驭飘飖去不还,杜鹃啼尽寒江雪。

(0)

五首·其五

青山千里万里,白发三茎两茎。

药味岂须台鼎,瓜田直在东陵。

(0)

春日即事次罗广文韵

游丝袅袅乱莺梭,茅屋新成燕子过。

春到北堂苔似锦,雪消南浦水如罗。

庄生梦偶冲花破,靖节情非为酒多。

日暮高楼望千里,汉台秦馆正樵歌。

(0)

拟古乌夜啼

城上柝,渔舟夜寒城下泊。

城头乌啼月欲落,岂知城中人苦乐。

锦坊织儿誇织锦,蚕妇采桑兼采椹。

千金贾儿那复忍。

(0)

画灰

炉中火尽灰尚温,一拨再拨心翩翻。

披沙仅见赤璗出,豁雾亦有明星存。

从容指画续复断,石鼓籀文仓颉篆。

巨擘纵横分岸畔,先王经国区沟畎。

太和茫茫犹未收,初为河图后洛畴。

四隅五气可按数,七八九六纷相钩。

倏然蛇蟠忽鸟发,天前地后拥诸葛。

亦知炎烬不可嘘,尚冀燎原势莫遏。

须臾寂灭难重寻,悲哉此是佛氏心。

此灰可灭佛未熄,独坐寒窗玩周易。

(0)

咏御沟红叶

宫树悴清霜,泉声落建章。

更无红叶字,犹是碧波光。

气肃秋将老,人寒影太长。

东流和宿恨,黯惨度年芳。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