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见钟鼓食,今岁仍遭饥馑时。
只道民间须振贷,谁怜我辈亦疲羸。
强持一钵向何处,自笑空囊尚有诗。
早觉无钱助官籴,也应屠贩逐群儿。
十年不见钟鼓食,今岁仍遭饥馑时。
只道民间须振贷,谁怜我辈亦疲羸。
强持一钵向何处,自笑空囊尚有诗。
早觉无钱助官籴,也应屠贩逐群儿。
这首元代诗人廖大圭的《十年》诗,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人困顿。首句“十年不见钟鼓食”,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得温饱的生活状态,暗示了战乱或贫困带来的艰难岁月。接着,“今岁仍遭饥馑时”进一步强调了当前的困境并未因时间流逝而改善。
诗人本以为政府会救济百姓,“只道民间须振贷”,然而他自己也身处其中,“谁怜我辈亦疲羸”,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疲惫。他提着破旧的钵盂,“强持一钵向何处”,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乞讨者的落魄形象,同时自我解嘲地说“空囊尚有诗”,表达出虽物质匮乏但精神犹存的坚韧。
最后两句“早觉无钱助官籴,也应屠贩逐群儿”,揭示了诗人对于无力改变现状的绝望,只能像普通百姓一样,甚至可能沦落到与屠贩为伍,寻找生计。整首诗通过个人遭遇,展现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