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南国的无限留恋和深深忧虑。"乱离南国忽经年"表达了时间飞逝,战争离乱使得南国之美如同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一线愁添未死前"则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忧愁和无奈,即便是在生命未终之前,这份忧愁也已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心折灵台候云物"这一句中,“灵台”指的是心神所寄的高处,也即是内心深处。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憧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眼看东海变桑田"则是在告诫自己要亲眼见证那变化莫测的世界,东海桑田的典故来源于《管子·权修》:“昔者黄帝将与赤帝战,至于涿鹿之野而两军交锋,天地晦暝,不知谁胜谁负。及旦,则桑梓生于野。”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燕巢幕上终非计"此句表明诗人对于那些逃避现实、藏匿于安逸之中的生活方式感到失望,因为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雉畜樊中政可怜"则是对那些被困在高墙深院之中,无法施展抱负、无力改变时局之人的同情和悲哀。
最后两句"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这里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意象,想象自己能够乘坐鲸鱼之背,超脱尘世之束缚,飞驰于云端,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南国美景的怀念,对现实无奈的抒发,以及对自由渴望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飞雨过群岭,篮舆陟翠微。
幽径入松际,轻风吹人衣。
高士有遗迹,想见疏凿时。
老屋就深树,寒泉泻平池。
墓梅双虬龙,屈铁盘高枝。
缅怀硕人轴,偕隐赋乐饥。
已辞梁栋材,自远太庙牺。
一门擅文藻,渊雅良可师。
予亦慕高隐,愿采商山芝。
鹿门期可遂,怀古生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