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蝉嘶月迥离心,络角明河夜气沈。
丹凤城遥迟梦度,青鸾镜薄鉴愁深。
谁怜南国悲纨扇,早识西楼怨锦衾。
潮鲤不来秋又老,梧桐阴里听清砧。
残蝉嘶月迥离心,络角明河夜气沈。
丹凤城遥迟梦度,青鸾镜薄鉴愁深。
谁怜南国悲纨扇,早识西楼怨锦衾。
潮鲤不来秋又老,梧桐阴里听清砧。
这首清代诗人章永康的《秋感(其四)》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寂寥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残蝉嘶月迥离心”以残蝉的哀鸣衬托月色的凄清,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的孤寂之情。"络角明河夜气沈"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沉静,银河低垂,气氛压抑。
接下来,“丹凤城遥迟梦度”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京城的思念,但梦境遥远,难以抵达,反映出他对现实与理想的隔阂。“青鸾镜薄鉴愁深”借青鸾镜的比喻,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未来的忧虑。
“谁怜南国悲纨扇,早识西楼怨锦衾”运用纨扇和锦衾的意象,寓言自己如同被遗忘的纨扇和西楼女子般,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无人理解自己的哀愁。
最后两句“潮鲤不来秋又老,梧桐阴里听清砧”以潮水不至和砧声清冷,形象地写出秋天的萧瑟,以及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独自在梧桐树荫下聆听砧声,更显孤独与落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秋夜的孤寂、怀旧与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年年征袖拂孤篷,饱历风霜似有功。
行李又谋千里外,别情多在数联中。
骚骚荻岸飘新白,索索枫江落冷红。
若遇雁音频寄字,寒窗时欲对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