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钵昙花几树开,宝坊作礼面如来。
竹边野衲参方至,龛里神僧入定回。
鹿女献芝依法苑,雁王衔果绕经台。
空门且得休尘累,何待人间变劫灰。
优钵昙花几树开,宝坊作礼面如来。
竹边野衲参方至,龛里神僧入定回。
鹿女献芝依法苑,雁王衔果绕经台。
空门且得休尘累,何待人间变劫灰。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游仰山寺》描绘了诗人游览寺庙时所见的宁静与禅意景象。首句“优钵昙花几树开”,以优昙花的盛开象征佛法的普照,暗示寺庙的清幽。接下来,“宝坊作礼面如来”表达了对佛像的敬仰和膜拜,展现了虔诚的信仰。
“竹边野衲参方至,龛里神僧入定回”两句,通过描绘僧侣们在竹林间参禅和禅定的画面,展现了僧侣们的修行生活以及寺庙的宁静氛围。鹿女献芝和雁王衔果的细节,增添了神秘和祥和的色彩,寓意着佛法的滋养和自然的和谐。
最后一句“空门且得休尘累,何待人间变劫灰”,表达了诗人对出世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寺庙中可以暂时摆脱世俗的烦恼,不必等待世间沧桑巨变,体现了佛教超脱尘世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仰山寺的景致,传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二十年前旧月明,长安杯酒此同倾。
星河影动高秋兴,弦管音传少日情。
四海声华前辈老,几人功业后时名。
酒阑忽感英雄事,却忆终生曾借缨。
美人结屋春江曲,朝见濯缨莫濯足。
寒烟断霭春模糊,晓树晴莎浮远绿。
昔年曾汎春江查,美人自惜颜如花。
今日重来春江上,花枝带雨春风斜。
浮生荏苒如朝莫,慎尔栖迟便长去。
好从春水学操舟,明时携女济川路。
有鹊唶唶,巢我庭树。绸之缪之,亦孔斯固。
占彼天风,有比其户。于焉宿宿,于焉呴呴。
惟枝翘翘,惟风飘摇。爰集所止,并坐其樛。
聿彼鸠鸟,毋窥我有。人各其能,汝心孔丑。
岂无他林,亦有芳枝。或往或来,不如子忘机。
惟丘有隅,黄鸟止之。相彼海翁,白鸥下之。
惟鹊有灵,载卜其声。爰啄我屋,怀彼好音。
祸福有媒,敢不敬躬。惟尔之鸣,实省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