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禅客心应乱,愁人耳愿聋。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
远思应难尽,谁当与我同。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禅客心应乱,愁人耳愿聋。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
远思应难尽,谁当与我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名为《闻蝉寄贾岛》。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秋时节的愁绪和孤独。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这里,“秋来”二字已经预示了一种凄凉的情绪。在古代文学中,秋天常常与悲凉、离别等情感挂钩。而“吟更苦”的“吟”,指的是诗人对着心中的忧伤轻声吟唱,但这份歌唱带来的并非解脱,反而是更加的痛苦。这种痛苦是那么强烈,以至于连语言都变得艰涩,“半咽半随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哀伤之情难以言表,只能任凭其随着秋风飘散。
"禅客心应乱,愁人耳愿聋。"
“禅客”,在这里指的是远离尘世的隐者,他们的心灵本应是宁静的,但是在这秋天,也被这种哀伤的情绪所打扰。诗中的“心应乱”表达了即使是追求内心平和的人,也难以抵挡外界的干扰。而“愁人耳愿聋”,则是说那些沉浸在忧愁中的人,甚至希望自己的耳朵能够失去听觉,不再被外界的声音所打扰,以避免更多的痛苦。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
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雨晴烟树”是说在一场细雨之后,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水汽,而“日晚古城中”则是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在古老的城池之中,当太阳逐渐西沉时,一切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之中。
"远思应难尽,谁当与我同。"
最后这两句,是诗人对遥远故土、亲朋好友的深情思念。在这种秋天的氛围下,这种思绪更加强烈,而“应难尽”表达了这样的思念是无穷无尽的。同时,诗人也在问道,有谁能够真正理解和共鸣我的这份孤独与忧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愁和对于远方故土、亲人的无尽思念。
去年中秋雨,野芦凄薄寒。
惊尘暗一方,客枕那得安。
起呼对床笫,揽衣步蹒跚。
握手仰太息,宇宙何时宽。
今年中秋月,并海窥涛澜。
坐看郁蓝天,忽涌白玉盘。
眷言双峰客,倚闾念衣单。
亦复取樽酒,承颜有馀欢。
天涯等牢落,世路方艰难。
且遵秉烛语,毋为泣河叹。
停杯玩飞辙,河汉静不湍。
痴儿亦不眠,苦觅蛙兔看。
洲出暗潮落,鬓衰香雾漙。
佳句付惠连,何时解归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