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足粳稌,狼戾及宋梁。
故为胥门隐,未办耕南阳。
岂无如云稼,竭泽归富强。
收成一过眼,胼胝念黔苍。
绵绵太平区,阡陌尽八荒。
愿从鼓腹游,自放逍遥场。
贵贱均饱煖,藜羹等膏粱。
那令力田夫,一饭不可望。
三吴足粳稌,狼戾及宋梁。
故为胥门隐,未办耕南阳。
岂无如云稼,竭泽归富强。
收成一过眼,胼胝念黔苍。
绵绵太平区,阡陌尽八荒。
愿从鼓腹游,自放逍遥场。
贵贱均饱煖,藜羹等膏粱。
那令力田夫,一饭不可望。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社会的农业生活与理想中的太平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三吴地区丰富的稻谷生产,以及农民在耕地与收获之间的辛劳与期待。
首句“三吴足粳稌,狼戾及宋梁”,点明了三吴地区稻谷丰饶,但同时也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接着,“故为胥门隐,未办耕南阳”两句,表达了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隐匿于胥门,无法像南阳的农夫那样自由耕作,流露出对自由耕种生活的向往。
“岂无如云稼,竭泽归富强”揭示了农民虽然辛勤耕作,但最终却将成果用于富国强兵,而非改善自身生活,体现了当时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接下来,“收成一过眼,胼胝念黔苍”描述了农民对丰收的短暂喜悦,以及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
“绵绵太平区,阡陌尽八荒”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太平盛世,土地广阔无垠,充满了希望。然而,“愿从鼓腹游,自放逍遥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他渴望人们能够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游玩。
最后,“贵贱均饱煖,藜羹等膏粱”强调了在理想社会中,无论贵贱,都能享有同等的温饱,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如同美味佳肴。而“那令力田夫,一饭不可望”则强烈表达了对当前社会不公的不满,指出即使是最勤劳的农民,也无法保证每餐都有足够的食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农业现状与理想中的公平和谐社会之间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此处之顾,余衰年甘蹑前患,俾三月而寇静,期岁而人和,虎不暴物,奸吏屏窜,三载复遭邪佞所恶,授宾客分司东都,或举其目,或寄于风,亦粗继诗人之末云】李绅未登崖谷寻丹灶,且历轩窗看壁题。
那遇八公生羽翼,空悲七子委尘泥。
旧坛无复翔云鹤,废垒曾经振鼓鼙。
点检遗编尽朝菌,应难求望一刀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