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饰床安用之,白云为父仁山师。
师一再传守其说,按礼制冠白缨绖。
进讲洪范休咎徵,旋移官物取杭妾。
忌者因之击以舌,谓于师臣体有阙。
早知瘗死骨不收,不如不赦留韶州。
十年稽古侍君侧,少缓须臾俟祭极。
天与人归归不得,知言哉,刘丞直。
象牙饰床安用之,白云为父仁山师。
师一再传守其说,按礼制冠白缨绖。
进讲洪范休咎徵,旋移官物取杭妾。
忌者因之击以舌,谓于师臣体有阙。
早知瘗死骨不收,不如不赦留韶州。
十年稽古侍君侧,少缓须臾俟祭极。
天与人归归不得,知言哉,刘丞直。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严遂成对许存仁的颂扬之作,通过描述许存仁的高尚品德和学术成就,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风范。
首先,诗中以“象牙饰床安用之,白云为父仁山师”开篇,将许存仁比作“仁山”,以“白云为父”,象征他的品德如云般纯洁,如同山一般坚实,表达了对许存仁高尚人格的高度赞扬。
接着,“师一再传守其说,按礼制冠白缨绖”描绘了许存仁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强调了他的学术传承和对儒家礼制的坚守。
“进讲洪范休咎徵,旋移官物取杭妾”则展示了许存仁在学术上的贡献,他不仅深入研究《洪范》等经典,还可能涉及道德伦理和社会治理的探讨。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他可能在官场有所作为,但最终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改变了生活轨迹。
“忌者因之击以舌,谓于师臣体有阙”反映了许存仁在学术或政治生涯中可能遭遇的非议和反对,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早知瘗死骨不收,不如不赦留韶州”表达了对许存仁命运的同情和理解,暗示了他可能经历了某种不幸或流放,但即便如此,他的精神依然坚韧不屈。
“十年稽古侍君侧,少缓须臾俟祭极”赞美了许存仁在君主身边长期学习和工作的努力,以及他对祭祀礼仪的重视,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
最后,“天与人归归不得,知言哉,刘丞直”表达了对许存仁命运的感慨,同时也肯定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价值和影响力,即使在逆境中,他的智慧和言论依然值得后世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许存仁生平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高尚品德、学术成就以及在社会中的影响,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自君有楚役,离念日以旋。
今兹遂行迈,那免相迍邅。
接欢已成暂,后会方欲悭。
前夕把君诗,不觉为泫然。
平生相从乐,转为忧所缘。
子性快游览,杖屦本翩翩。
楚中况名胜,山水天下传。
此中亦聊尔,于子良亦便。
风景岁欲暮,放舟枫叶寒。
远寒晕晴颊,微霜点秋颠。
神闲妙磅礴,笔墨烟霞鲜。
胸中芥蒂心,荡尽为长川。
蹇予久落落,触途多拘牵。
终年缩身首,有似蚕营绵。
天地亦大矣,蹙蹙步武间。
人生欲何为,宁不亦可怜。
何当长相从,披云老溪岩。
愿子无他赠,愿子安食眠。
世路今方难,古心空自鞭。
冉冉岁云暮,寒风正凄其。
言辞东村宅,去适西村庐。
岂无旧巢恋,欢与吾仲居。
西村况不远,相去一里余。
回瞻竹树间,炊烟出前厨。
吾病四十衰,厌厌日不如。
忧患易反本,戚戚念友于。
安得我叔氏,亦复来于兹。
遥望城中山,引领空嗟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