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虚谷志归后赋十首·其十》
《虚谷志归后赋十首·其十》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乐天在知命,行止岂人能。

元亮归庐阜,延之牧始兴。

时才宜政柄,老我只诗朋。

何日携君手,西湖共访僧。

(0)
注释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知命:指了解并接受命运。
岂:难道,怎能。
元亮:陶渊明,字元亮。
庐阜:庐山。
延之:谢灵运,字延之。
牧:做官,任职。
政柄:政权或领导职位。
老我:年老的我。
西湖:中国杭州的著名湖泊。
访僧:拜访僧侣。
翻译
乐天已知天命,行动怎能受人左右。
陶渊明回归庐山,谢灵运则去始兴任职。
时势需要有才能的人掌权,而我只能与诗为友。
何时能与你携手,一同游览西湖,寻访僧侣。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超脱世俗情怀的诗歌。诗人以一种乐观达观的心态,表达了对命运的认知与顺应,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乐天在知命,行止岂人能。”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天命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理解和接受。这里所说的“知命”指的是对生命与命运有深刻的认识,而“行止”则是行动与停止的选择,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个人行为与生活节奏的自主掌控。

“元亮归庐阜,延之牧始兴。”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隐逸田园的生活图景。元亮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他们一起选择回到自然的怀抱,过起了耕耘与放牧的简单生活。

“时才宜政柄,老我只诗朋。”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和个人才华的态度。诗人认为在适当的时候,应该让有能力的人来掌握政治的权柄,而自己则已经步入晚年,只愿意与诗歌为伴。

“何日携君手,西湖共访僧。” 最后两句流露出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与朋友一同漫步在美丽的西湖之滨,去探访那些居住在湖畔寺庙中的僧侣,这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淡泊、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也反映出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时期知识分子对于世事的逃避与选择。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华亭百咏·其三十一淀山

殿阁辉金碧,遐观足画图。

维舟一登览,误涉小方壶。

(0)

架壁

架壁珍藏万古书,世间清绝在吾庐。

绿瓶香破分家酿,曲圃云开剪露蔬。

白日渐随秋意短,故人尽向老来疏。

今年种得回峰菊,乱点东篱玉不如。

(0)

春日作

雨过验庭树,始知春气还。

造化不相限,随意成斑斓。

蒙蒙一寸枝,新故伤其间。

四时递相见,花叶了不閒。

安能待头白,然后凋朱颜。

阳春久断绝,梦想见弓弯。

醉后发高唱,狂句请莫删。

不贵文字奇,贵使耳目顽。

从来贤智出,不与庸俗关。

性情通草木,羞辨魑魅奸。

周道满荆棘,歧路盈海寰。

举足何所蹈,归去天台山。

(0)

新月

偶向树中见,知从水际生。

叶翻寒不定,云去意无成。

乱石流泉影,空山落子声。

当年眉黛在,定见可怜情。

(0)

呈翁司理名方子擢婺邑

桃李春风山谷酒,河阳桃李更春风。

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

(0)

次允杰五首·其二

斯人非与更谁俦,咸以无心感最优。

上下天光万顷碧,乾坤中处一虚舟。

相从相语何妨鹤,才有机心不下鸥。

平地人间无限阔,元龙何必卧危楼。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