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车马游江州,曲堤深巷多高楼。
楼头捲帘逢暮秋,匡庐翠影沈江流。
当时把酒生太息,人世纷纷竟何极。
遥指鸡鸣杨柳中,此处移家贫亦得。
萧郎客此二十春,为道馆人身姓陈。
太丘先业付诸子,吴椽污名未到身。
躬耕秫田性善酒,酒酣击缶为亲寿。
每爱溪烟著柳多,每当春暮留宾久。
我闻此语动夙心,相烦此去为传音。
他年倘入天池路,欲向堤边惜柳阴。
昔年车马游江州,曲堤深巷多高楼。
楼头捲帘逢暮秋,匡庐翠影沈江流。
当时把酒生太息,人世纷纷竟何极。
遥指鸡鸣杨柳中,此处移家贫亦得。
萧郎客此二十春,为道馆人身姓陈。
太丘先业付诸子,吴椽污名未到身。
躬耕秫田性善酒,酒酣击缶为亲寿。
每爱溪烟著柳多,每当春暮留宾久。
我闻此语动夙心,相烦此去为传音。
他年倘入天池路,欲向堤边惜柳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昔日江州游历的回忆,以及对友人陈氏柳堤的怀念与向往。开篇“昔年车马游江州”,勾勒出往日繁华景象,随后“楼头捲帘逢暮秋”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傍晚,楼阁与自然美景相映成趣。诗人感叹“当时把酒生太息”,表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感慨,接着“遥指鸡鸣杨柳中,此处移家贫亦得”则展现了对友人陈氏在柳堤安家的羡慕与赞美。
“萧郎客此二十春,为道馆人身姓陈”点明了陈氏的身份与生活状态,“太丘先业付诸子,吴椽污名未到身”则暗示了陈氏家族的历史与传承。诗人对陈氏的田园生活充满向往,“躬耕秫田性善酒,酒酣击缶为亲寿”描绘了其自给自足、乐于助人的形象。最后,“我闻此语动夙心,相烦此去为传音。他年倘入天池路,欲向堤边惜柳阴”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探访陈氏柳堤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友人现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及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陵佳丽地,千古尽英游。
云烟去天尺五,绣阁倚朱楼。
碧草荒岩五亩,翠霭丹崖百尺,宇宙为吾留。
读书名始起,万古入冥搜。凤池崇,金谷树,一浮鸥。
彭殇尔能何许,也欲接余眸。
唤起终南灵与,商略昔时名物,谁劣复谁优。
白鹿庐山梦,颉颃天地秋。
道人来自阳山麓,手携旧种千竿竹。
小裁方斛不盈尺,中有潇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尔奇,不知地脉从谁缩?
晴窗翛翛散烟雾,眼底森然立群玉。
岂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风埃走尘俗。
故山方远重愁绝,新句未成惭迫促。
黄冈之产大中椽,政用材美刳其腹。
愿言保此终天年,岁暮山中伴幽独。
大火既西流,凉风日凄厉。
古人重稼穑,力田在匪懈。
郊行省农事,禾黍何旆旆。
碾以他山石,玉粒使人爱。
大祀须粢盛,一一稽古制。
是为五谷长,异彼稊与稗。
炊之香且美,可用享上帝。
岂惟足食人,一饱有所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