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没晨复旦,海落潮再生。
如何长逝魂,终天竟冥冥。
长风振林柯,飒爽久不停。
心将寸草折,泪逐衣线零。
倚门不可见,登舆竟谁荣。
眷兹椿与梓,頫仰当中庭。
日没晨复旦,海落潮再生。
如何长逝魂,终天竟冥冥。
长风振林柯,飒爽久不停。
心将寸草折,泪逐衣线零。
倚门不可见,登舆竟谁荣。
眷兹椿与梓,頫仰当中庭。
这首明代王称的诗《梦萱堂为孙进士子良题(其四)》以自然景象起兴,描绘了日出日落、潮汐更迭的生命循环,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永恒。诗人感叹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和哀思。
"日没晨复旦,海落潮再生",这两句通过日夜交替和潮汐的比喻,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但个体的消逝却无法改变这一规律。接着,诗人感慨"如何长逝魂,终天竟冥冥",表达了对孙进士子良去世的悲痛和对生命终将归于寂静的无奈。
"长风振林柯,飒爽久不停",风吹树木的意象,寓言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而"心将寸草折,泪逐衣线零"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痛,泪水如随风飘零的衣线,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思念。
"倚门不可见,登舆竟谁荣",诗人想象亲人离去后,空荡荡的门庭和无人分享荣耀的孤独,进一步深化了哀伤之情。最后,"眷兹椿与梓,頫仰当中庭",诗人将对孙进士子良的怀念寄托在屋前的椿树和梓树上,它们见证了家族的兴衰,也承载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画面感强烈,情感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语言朴素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
全迷即全悟,全死即全生。魔佛齐平,孰为非道。
又须知生死非涅槃,涅槃非生死。
无生死而不显涅槃,无涅槃而不度生死。
法法显然,尘尘自离。到者里,更须有转身一路。
若也转得,枯木枝头,别迎春色。
踢倒铁围山,踏翻生死海。
从教月色和云白,管取春来草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