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二十四首·其十七》
《偈二十四首·其十七》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偈颂

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

全迷即全悟,全死即全生。魔佛齐平,孰为非道。

又须知生死非涅槃,涅槃非生死。

无生死而不显涅槃,无涅槃而不度生死。

法法显然,尘尘自离。到者里,更须有转身一路。

若也转得,枯木枝头,别迎春色。

踢倒铁围山,踏翻生死海。

从教月色和云白,管取春来草又青。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探讨了生死与涅槃的关系,以及在其中的悟道与解脱之道。诗人通过对比生死与涅槃,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与转化,强调了全迷即全悟,全死即全生的深刻哲理。诗中提到“魔佛齐平,孰为非道”,表达了对一切现象平等看待的思想,指出在修行过程中,不应将任何事物视为障碍或非道。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生死与涅槃并非截然对立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生死之中显现出涅槃的真谛,涅槃之境又不脱离生死的范畴。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无生死而不显涅槃,无涅槃而不度生死”的思想,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以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最后,诗人以“法法显然,尘尘自离”总结,意指佛法的真理随处可见,只要心有所悟,就能摆脱世俗的束缚。在“到者里,更须有转身一路”一句中,诗人鼓励读者在领悟佛法的同时,还需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即“若也转得,枯木枝头,别迎春色”。这表明在面对困境时,应以积极的态度寻找新的生机,如同枯木逢春一般。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自由与解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重要性。通过“踢倒铁围山,踏翻生死海”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彻底超越生死束缚的决心和勇气。最后,“从教月色和云白,管取春来草又青”则以自然景象的变迁,象征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希望始终存在,春天终会到来,草木必将再次绿意盎然。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春闺怨

花落深闺午漏迟,箜篌弹罢欲沾衣。

东风绿遍江南草,底事王孙尚未归。

(0)

癸未岁人日和杜工部韵简吴东湖

晴明人日那能得,方朔占书试举看。

老去不无惊岁改,杯迟犹自作春寒。

世间噂沓同风过,客里光阴信指弹。

七种菜羹传旧俗,呼童办此未为难。

(0)

和武靖侯赵公赏花诗韵·其三

宿雾初收雨过檐,侯门池馆绿阴添。

波间香饵金鳞出,叶下黐竿翠羽黏。

谩遣易牙调异馔,不教符朗识生盐。

酒阑夜色清如水,露滴松梢湿老髯。

(0)

塘上行拟甄后

白露下塘蒲,芙蓉秋露湿。

不忍生离别,时抱蒹葭泣。

(0)

仙坛

碧坛纛影荫龙蛇,骑鹤归来枣似瓜。

仙语风前飘玉屑,道衣天上剪云霞。

寒潭六月犹无暑,老木千年尚有花。

采药青童来借问,苍烟起处是谁家。

(0)

浠上詹卓尔同金卜公丘景庭官绥之诸子邀集斋中

雅抱清衷各自专,一灯款款若为缘。

交无新旧期能笃,路绕山溪不觉绵。

菊向道途送九日,茶留情韵入三泉。

难从此际商来约,散立中宵月半天。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