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滞湓城每自怜,相逢相倚杖头钱。
盍簪愁想年穷夜,览镜羞称壮士年。
萱草满阶堪寿母,梅花绕屋可名仙。
近家何往非安地,又买槃塘对岸船。
我滞湓城每自怜,相逢相倚杖头钱。
盍簪愁想年穷夜,览镜羞称壮士年。
萱草满阶堪寿母,梅花绕屋可名仙。
近家何往非安地,又买槃塘对岸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李勉之摄广济尉》,表达了诗人在滞留湓城时的自我感慨和对友人李勉之的慰藉。首句“我滞湓城每自怜”,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与自怜,暗示了生活的困顿或仕途的不如意。
“相逢相倚杖头钱”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遇时的情景,他们可能经济拮据,只能依靠微薄的钱财相互扶持,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生活的艰辛。
“盍簪愁想年穷夜,览镜羞称壮士年”两句,诗人借“盍簪”(古代男子束发的簪子)和“壮士年”表达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愁绪,以及对自己不再年轻的感慨。
“萱草满阶堪寿母,梅花绕屋可名仙”则寄托了对母亲的孝心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以萱草寓意母亲的健康长寿,以梅花象征高洁品格。
最后,“近家何往非安地,又买槃塘对岸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即使身处困境,只要有回家的希望,哪里都是安心之地,他还计划购买船只,准备回到对岸的槃塘,显示出坚韧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身世之叹,又有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园林固足胜,景著必人贤。
将泛杯中物,远分湖水泉。
来从百花底,转向众宾前。
易醉缘多病,陪公愧少年。
唐宋典册竟骈罗,汉诏重令与削磨。
古圣规模犹可法,众贤驰骋必无蹉。
既除太史来为尹,遂用非才往补讹。
代匠只忧伤手甚,君宜怜我不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