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伐桑》
《伐桑》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二月起蚕事,伐桑人阻饥。

已伤持斧缺,不作负薪非。

聊给终朝食,宁虞卒岁衣。

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āng
sòng / méiyáochén

èryuècánshìsāngrén

shāngchíquēzuòxīnfēi

liáogěizhōngcháoshíníngsuì

yuèguāngàizhízhàojīngfēi

注释
蚕事:指春季开始养蚕的农事活动。
阻饥:因饥饿而受到阻碍。
持斧缺:持斧砍桑,形容养蚕人的辛劳。
负薪非:指贫穷的人捡拾柴火为生。
终朝食:整天的食物。
卒岁衣:年终的衣服。
月光无隔碍:明亮的月光照射无阻挡。
荆扉:破旧的柴门。
翻译
二月开始养蚕的工作,砍桑叶的人却因饥饿受阻。
已经感到持斧砍桑的艰辛,但不能像穷人那样去捡柴火谋生。
只为能有整天的食物,不敢期待年终能有衣裳。
明亮的月光毫无阻碍,直接穿透了破旧的荆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伐桑》,主要描绘了农历二月开始养蚕时节,由于饥荒,伐桑的人们面临着艰难的生活选择。他们虽然不得不砍伐桑树以换取基本的食物("持斧缺"),但这并非出于贪婪,而是为了勉强维持一天的口粮("聊给终朝食")。诗人表达了对人们生活困苦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短期的牺牲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蚕丝生产的未来("宁虞卒岁衣"),因为没有足够的桑叶来供应蚕儿。最后,月光穿透荆扉的意象,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生活的希望和自然的光明依然存在("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诗风。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寄朱竹垞太史

昔年曾接岭南游,尊酒论诗海上楼。

枫落吴江渔梦断,月明珠海雁书浮。

玉堂地迥心偏远,仙掌云深静似秋。

闻道龙门收逸事,茂陵书在托谁投。

(0)

寄友人罗观先时观光住梅坑月脑村

故人数岁住梅溪,九曲峰头月脑西。

长日羡君无事事,将军树下听乌啼。

(0)

古佛松林

白云飞过树生天,无漏争归古佛前。

输与巅南□首座,松风谡谡老凄禅。

(0)

淩风楼怀古

箕尾精灵果在无,山河依旧片城孤。

也应风雨厓门泪,哭到今朝血亦枯。

(0)

过相思径

幽邃离奇别一天,云生石上霭如烟。

坐来不觉□□湿,欲去还留兴悄然。

(0)

哭南叔

木落秋飔夜壑溅,空悲毅魄赴幽泉。

自焚象齿腥谗剑,不惮鸡牺种祸田。

雌伏宁为万物后,雄飞终任众材先。

芳州不忍生兰杜,独解蒯缑挂墓前。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