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
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
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
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
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
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
车辙分纵横,过者临岐泣。
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
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
为知行路人,铁冷衣裳湿。
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
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
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
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
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
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
车辙分纵横,过者临岐泣。
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
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
为知行路人,铁冷衣裳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荒凉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两句“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直接点明了诗人心中的牵挂所在,是那遥远的家乡。
接下来的几句“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地理位置,表达了诗人对于变迁的时光和空间的感慨。同时,“垂云阴万里”和“平原望不极”则描绘出一片辽阔无垠的景象,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然而,这种美好的情愫很快被现实打破,随后的几句“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展示了秋末的萧瑟景象,虽有桑树依旧青绿,但也无法掩盖大自然的衰败和生命力的凋零。
中间几句“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车辙分纵横,过者临岐泣。”则描绘出一幅荒凉的旅途景象,无人的道路,孤独的旅人,以及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充满了悲凉。
末尾几句“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则细致地刻画了冬日的严酷和物象的凄美,而最后两句“为知行路人,铁冷衣裳湿。”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人的关切,他们在寒冷中跋涉,衣服亦因而湿透,显露出了生活的艰辛和心中的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王昭君,汉宫女。生如桃李花,皖皖托朝露。
不向春风荣,摧折在泥土。
耻将黄金市颜色,空得君王一回顾。
黄门扶我上车去,遥望汉宫隔烟雾。
十年帘下学画眉,不知还被蛾眉误。
中间悲怨或易忘,如今羁愁那可谕。
梦中时复作歌舞,满目异类谁与语。
胡风日夜惊吹沙,不知春来复秋去。
一生此恨终难言,独自援琴传作谱。
传作谱,一曲未终泪如雨。
我来都城下,黄尘厌羁旅。
道人为我试一弹,使我超然为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