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前宵。也曾照破无聊。
谁选尺二情天,宽画广寒牢。
为有数层云气,更数层风色,料定明朝。
问红窗镫火,劝人愁死,著甚根苗。
去年今夜,重城黯黯,故国迢迢。
难得一家人影,把老蟾清泪,点滴都销。
悄团圞坐,觉空庭水气周遭。
仙梦醒,讶何方笑语,飘来上界,几阵如潮。
记前宵。也曾照破无聊。
谁选尺二情天,宽画广寒牢。
为有数层云气,更数层风色,料定明朝。
问红窗镫火,劝人愁死,著甚根苗。
去年今夜,重城黯黯,故国迢迢。
难得一家人影,把老蟾清泪,点滴都销。
悄团圞坐,觉空庭水气周遭。
仙梦醒,讶何方笑语,飘来上界,几阵如潮。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诗人易顺鼎的《湘春夜月·其二》,描绘了三月十五夜晚月晕时的情景。诗人以月光为线索,通过“也曾照破无聊”表达月光穿透夜色,打破寂静的意境。他运用“尺二情天”和“广寒牢”这两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词语,暗示月光的明亮和广阔,同时也暗含着孤独与思念之情。
接下来,诗人描述云气和风色的变化,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但他的关注点在于红窗内的灯火,以及那可能引发人们愁绪的景象。“问红窗镫火,劝人愁死,著甚根苗”一句,表达了对人间愁苦的关切和探询。
回忆去年同一时刻,城市昏暗,诗人遥想远方的故乡,家人团聚的画面已成往事,只有清冷的月光洒下,消磨着时光。诗人独自静坐,感受庭院中水汽弥漫,仿佛梦境中的仙界笑声飘然而至,如潮水般涌来,增添了神秘而梦幻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晕为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以及对家国之思的深深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