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碧池边几泪吞,一般社饭味遗言。
史家休薄伶官传,犹感缠头说报恩。
凝碧池边几泪吞,一般社饭味遗言。
史家休薄伶官传,犹感缠头说报恩。
这首诗《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其三)》由陈宝琛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通过凝碧池的场景和社饭的味道,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慨与反思。首句“凝碧池边几泪吞”,描绘了凝碧池畔,诗人仿佛被某种情感所触动,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接着,“一般社饭味遗言”一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通过品尝社饭时回忆起的历史故事,引出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
后两句“史家休薄伶官传,犹感缠头说报恩”,则表达了对传统史学观点的质疑与批判。诗人认为不应轻视或贬低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人物,即使他们可能被视为“伶官”——即古代戏曲中的角色,也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同时,诗人还借“报恩”一词,强调了历史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感恩之情,提醒后人不应仅从表面评判历史事件与人物,而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情感与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也体现了其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与创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主母令妾进酒卮,酒中有酖主不知。
进酒主人死,不进主母疑。
两难萃一身,无已佯踣受主箠。
旁人告其故,主人双泪垂。
主母下堂妾升床,乃使黄裳而绿衣。
再拜主人前致辞,愿主还令主母归。
窃恐贪天僣地流,以为口实其奚宜。
是女知一未知二,不然其心乃险巇。
父天母地固常经,母若叛父岂可随。
使其倾酖主不觉,主母再进将何如。
移过主父媚主母,沽名违道孰甚斯。
以是为美风后世,微之毋乃未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