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额恢恢太古器,形模不假雷霄制。
易漆以陶岂无为,我於重华窥其义。
谏者十人争小事,不如渭汭初所试。
焦尾断纹浑可弃,五弦七弦惟汝置。
元音澹泊从兹嗣,譬如佺羡面之粹,况以内养无火气。
龈额恢恢太古器,形模不假雷霄制。
易漆以陶岂无为,我於重华窥其义。
谏者十人争小事,不如渭汭初所试。
焦尾断纹浑可弃,五弦七弦惟汝置。
元音澹泊从兹嗣,譬如佺羡面之粹,况以内养无火气。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宋瓷琴》。诗中以宋瓷琴为喻,探讨了艺术与内在修养的关系。
首先,“龈额恢恢太古器,形模不假雷霄制。”这两句描绘了宋瓷琴作为古代艺术品的独特魅力,其形状和设计并非模仿自然界的雷电云霄,而是展现出一种超越常规的恢宏大气,如同远古时代的珍贵器物。
接着,“易漆以陶岂无为,我於重华窥其义。”这里提到将漆器改造成陶器的过程,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蕴含深意。诗人通过这一转变,暗示了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材料与技法的创新与探索,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如同古代圣贤重华(即虞舜)的智慧与精神。
“谏者十人争小事,不如渭汭初所试。”这句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借谏臣与君王之间的互动,比喻艺术创作初期的尝试与探索,强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有时直接行动比争论更为有效。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于艺术创新与实践的重视。
“焦尾断纹浑可弃,五弦七弦惟汝置。”诗人通过描述琴身的细节,如焦尾与断纹,以及琴弦的数量,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作品中细节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选择与安排(如琴弦数量的选择)对于整体效果的影响,如同在艺术创作中精心布局。
“元音澹泊从兹嗣,譬如佺羡面之粹,况以内养无火气。”最后,诗人总结道,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淡泊宁静的内在精神,如同佺羡(古代隐士)的高洁品质。同时,强调了内在修养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家应当通过内心的修养来提升作品的品质,避免浮躁与功利之心。
综上所述,《宋瓷琴》一诗通过对宋瓷琴的描绘与象征,探讨了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实践、细节与内在修养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人生深刻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