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庚非不多,达者能有几。
七十二年间,六人而已矣。
其四迹已陈,止予二人尔。
今朝闻讣音,其一又不起。
嗟予独何人,偶尔未见鬼。
自度如许衰,宁久红尘里。
念此梦幻身,谁能保终始。
失者虽或非,得亦未为是。
死者固可悲,生亦不足喜。
幸然已挂冠,万事不到耳。
何妨日凭栏,乐此佳山水。
仍更日开尊,赏此新桃李。
时时命歌童,唱个陶真理。
倘或未溘然,亦足娱暮齿。
同庚非不多,达者能有几。
七十二年间,六人而已矣。
其四迹已陈,止予二人尔。
今朝闻讣音,其一又不起。
嗟予独何人,偶尔未见鬼。
自度如许衰,宁久红尘里。
念此梦幻身,谁能保终始。
失者虽或非,得亦未为是。
死者固可悲,生亦不足喜。
幸然已挂冠,万事不到耳。
何妨日凭栏,乐此佳山水。
仍更日开尊,赏此新桃李。
时时命歌童,唱个陶真理。
倘或未溘然,亦足娱暮齿。
《予与王瞻叔韩通一林梅卿余知默徐彦才六人皆同庚也一登政路五上禁涂其四久已物故所存者独知默与予耳今日得报知默又已云亡念年齿至此予亦岂久于世者乎怅然有感于怀因成数语以自解》【宋·吴芾】同庚非不多,达者能有几。七十二年间,六人而已矣。其四迹已陈,止予二人尔。今朝闻讣音,其一又不起。嗟予独何人,偶尔未见鬼。自度如许衰,宁久红尘里。念此梦幻身,谁能保终始。失者虽或非,得亦未为是。死者固可悲,生亦不足喜。幸然已挂冠,万事不到耳。何妨日凭栏,乐此佳山水。仍更日开尊,赏此新桃李。时时命歌童,唱个陶真理。倘或未溘然,亦足娱暮齿。
https://shici.929r.com/shici/Ab8RV.html
这首诗歌的是同庚之交的珍贵与短暂,诗人通过对朋友中逝者的追忆和现实中的孤独感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世难得的深刻感慨。诗中“嗟予独何人,偶尔未见鬼”一句,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悲凉,同时也隐含着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价值的追问。
“自度如许衰,宁久红尘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世的无奈和放弃,以及对于出世的向往。接着,“念此梦幻身,谁能保终始”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洞察,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不可把握的深切体会。
“失者虽或非,得亦未为是”一句,则显现出诗人的超脱和豁达之情,似乎在告诫自己,对于世事得失不必过分执着。紧接着,“死者固可悲,生亦不足喜”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豁达的情怀。
“幸然已挂冠,万事不到耳”表明诗人已经从官场的纷争中抽身,而“何妨日凭栏,乐此佳山水”和“仍更日开尊,赏此新桃李”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与欣赏,以及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满足。
最后,“时时命歌童,唱个陶真理。倘或未溘然,亦足娱暮齿”则是诗人希望在晚年能够像唐代诗人陶渊明那样,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灵,即使是在生命的晚霞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和生命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之美的享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弧矢用威敌,还为奸宄利。
苍姬六典书,莽新实阶厉。
国息既薮慝,况乃肉刑议。
后圣师前古,专在行仁义。
本同末则殊,沿革随时世。
孟轲今复起,亦不讲井地。
未闻书契作,仍可结绳治。
圣人大法天,亦行所无事。
鸿纤列万品,一一自禀赋。
削觚使就规,涅缟忽失素。
变本乃为奇,矜新众所骛。
人于大块中,果蓏一虫蠹。
吾欲追淳朴,各各安其故。
因物付物间,斯理则已具。
斯螽夏切股,翰音晨引吭。
彼岂能自主,时至乃翕张。
测天凭仪器,俄已易躔次。
测晷以刻漏,时亦乖启闭。
夫岂圣人作,而顾谢物智。
任人斯有为,任天故不二。
夏峰老人双眸空,论交只许刘考功。
长安只字不肯入,尺素突出开心胸。
上言日读数行书,衰老以此酬苍穹。
下言刘君世所望,不为韩富非英雄。
虚堂披对正六月,满天赤日来清风。
老笔生硬转妩媚,直欲处处藏其锋。
良马识途恶荆棘,苍鹰愿击愁樊笼。
江河日下事日变,世无鲁叟谁弥缝?
我闻刘君昔偕隐,携琴荷锸惊老农。
尽散家产别亲串,逝将食力深山中。
若使至今不一出,人间安用双赤松?
待汝他日济时了,把酒问汝将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