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考功公㦷见示夏峰老人书卷属题长歌》
《刘考功公㦷见示夏峰老人书卷属题长歌》全文
清 / 汪楫   形式: 古风

夏峰老人双眸空,论交只许刘考功。

长安只字不肯入,尺素突出开心胸。

上言日读数行书,衰老以此酬苍穹。

下言刘君世所望,不为韩富非英雄。

虚堂披对正六月,满天赤日来清风。

老笔生硬转妩媚,直欲处处藏其锋。

良马识途恶荆棘,苍鹰愿击愁樊笼。

江河日下事日变,世无鲁叟谁弥缝?

我闻刘君昔偕隐,携琴荷锸惊老农。

尽散家产别亲串,逝将食力深山中。

若使至今不一出,人间安用双赤松?

待汝他日济时了,把酒问汝将安从?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文人雅集图景,通过夏峰老人与刘考功的交往,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高远的志趣。诗中以夏峰老人的双眸空洞开篇,暗示其内心世界的深邃与超脱,只与刘考功相交,可见两人情谊之深。长安的字句与尺素信件形成对比,前者代表世俗的束缚,后者则是心灵的自由与坦诚。

老人每日读书数行,以此报答苍穹,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对刘考功的评价则充满了赞赏与期待,认为他不仅不是韩非子那样的法家,也不是富商大贾,而是真正的英雄。在炎热的夏日,老屋内却清风徐来,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老人的书法刚劲有力,却又不失女性般的柔美,仿佛要处处展现其锋芒。

诗中还借用了“良马识途”、“苍鹰愿击”等典故,比喻刘考功如同良驹善识道路,苍鹰渴望展翅高飞,表达了对他的期许与赞美。面对世事的变迁,诗中发出疑问,是否真的需要像古代的隐士一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与价值。回忆起刘考功昔日与老农共隐,散尽家财,决心在深山中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决绝与勇气令人敬佩。

最后,诗人期待着刘考功未来能有所作为,为社会带来改变,并询问他未来的归宿,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共同目标的憧憬。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颂扬,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汪楫
朝代:清

清(公元1626年至1689年)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清史列传作年六十七岁,卒年同。此从三续疑年录据曝书亭集、改堂文钞)性伉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日索奇文秘籍读之。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荐应“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
猜你喜欢

落霞断岸斜阳里,万里江天画不成。

(0)

和王安抚六言十首·其八

小人区釜升斗,明公钟鼎尊罍。

难学将军竞病,且随寒士敲推。

(0)

送曹提干归永嘉兼寄陈君举舍人·其一

西船满载下东州,客子相传不作羞。

官长独称今有属,川人争诵古无俦。

扪心但欲全吾宝,行世何尝异此舟。

为报乡闾看解橐,清冰寒露胜琳球。

(0)

送妻兄任以道赴房州竹山尉四首·其一

山东贵公孙,门户何巍巍。

秦川列冠盖,蜀道罗旌麾。

亭亭白玉树,煜煜黄金芝。

产于阶庭间,不种而自奇。

(0)

送张升之四首·其三

昔年常恨李白杜甫不相从,又见韩愈孟郊恨不如云龙。

我今与子别,正与二子同。

我在大江北,君归五湖东。

我犹作楚客,君复为吴侬。

江湖吴楚休相忆,青云有路各努力。

(0)

茶灶

滟滪亦有堆,黄河岂无柱。

借问覆舟人,何如吃茶处。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