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其二》
《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满院静沉沉,微闻有梵音。

不来陪客语,应恐坏禅心。

母处归全少,师边悟已深。

戒衣皆自衲,因讲始停针。

(0)
翻译
整个庭院寂静无声,隐约传来诵经声。
他没有前来与客人闲聊,怕会扰乱修行的心境。
在母亲身边时,修行尚浅;在师父身边,领悟已深入。
为了专心听讲,连缝制衣物的针都暂时放下。
注释
满院:整个庭院。
静沉沉:非常安静。
微闻:隐约听到。
梵音:佛教诵经声。
不来:没有前来。
陪客语:与客人闲聊。
恐:担心。
坏禅心:扰乱修行的心境。
母处:在母亲身边。
归全少:修行尚浅。
师边:在师父身边。
悟已深:领悟深刻。
戒衣:僧人的法衣。
皆自衲:都是自己亲手缝制的。
因讲:因为听讲。
停针:停下手中的针线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藏于市的静谧禅院生活。"满院静沉沉,微闻有梵音"表明整个院落笼罩在一种寂静和神圣之中,只听得见佛经诵读的声音,这是对内心世界寻求平静的一种刻画。

"不来陪客语,应恐坏禅心"则表现出诗人对于维护内心清净状态的坚持,不愿意被世俗的话语打扰,以免影响到禅修的心境。这里的“客语”暗示了外界纷扰和干扰,而诗人选择的是远离尘嚣,保持心灵的澄明。

"母处归全少,师边悟已深"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个人经历。他可能在母亲那里得到过关爱,但现在他更多地是在师父那里的教导下获得了更深层次的领悟。这里“母处”和“师边”的对比,不仅是家庭与寺院生活的转换,更是世俗情感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升华。

"戒衣皆自衲, 因讲始停针"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的日常生活。他自己缝补僧服,这是一种对佛法修持的实践。同时,“因讲始停针”表明他在听经讲解时专注到连针线都不再动了,形象地展示了他的专心致志。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舟过南庄呼村老与饮示以诗二首·其一

昔我过此时,荷花粲云锦。

今我复来游,霜露已凄凛。

乡邻福苦薄,积雨败垂稔。禾头耳??,熟计难高枕。

所惧忧吾君,岁暮诏发廪。

勿言村醪薄,排闷聊共饮。

(0)

自咏

龟屋裁小冠,鹿皮制短裘。

陆驾少游车,水泛渊明舟。

山泽与城市,有路即可游。

或时一饭去,间亦旬日留。

方见草木萌,忽已天地秋。

淘丹云涧冷,采药乳穴幽。

逢人亦欣然,有问乃不酬。

摩挲金铜人,千载寄悠悠。

(0)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其二

煌煌艺祖业,土宇尽九州。

当时王会图,岂数汝黄头。

今兹缚纛下,状若觳觫牛。

万里献太社,裨将皆通侯。

(0)

比得朋旧书多索近诗戏作长句

庭下讼诉如堵墙,案上文书海茫茫。

酒酸䏑冷不得尝,椎床大叫欲发狂。

故人书来索文章,岂知吏责终岁忙。

寒龟但欲事缩藏,病骥敢望重腾骧。

日曛稍退凫鹜行,小山丛竹堂东厢。

呼儿深炷铜炉香,楚骚为我祓不祥。

(0)

山园草间菊数枝开席地独酌

屋东菊畦蔓草荒,瘦枝出草三尺长。

碎金狼藉不堪摘,扫地为渠持一觞。

日斜大醉叫堕帻,野花村酒何曾择。

君不见诗人跌宕例如此,苍耳林中留太白。

(0)

题斋壁

迹是沧浪客,家居䆉稏村。

秋菰芼羹滑,社酒带醅浑。

勋业知难遂,文章不更论。

惟馀此身在,分付与乾坤。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