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天觉路竟孤攀,满月毫光想别颜。
舍利不缄金口偈,袈裟投老玉门关。
清斋硕果悬春署,故国梅花指雪山。
寄语辽城千岁鹤,祇园无恙待师还。
弥天觉路竟孤攀,满月毫光想别颜。
舍利不缄金口偈,袈裟投老玉门关。
清斋硕果悬春署,故国梅花指雪山。
寄语辽城千岁鹤,祇园无恙待师还。
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心禅师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联“弥天觉路竟孤攀,满月毫光想别颜”描绘了禅师独自攀登觉悟之路的孤独形象,满月的光辉仿佛在回忆与禅师分别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颔联“舍利不缄金口偈,袈裟投老玉门关”运用了佛教中的象征手法,舍利象征着禅师的智慧与成就,金口偈代表其教诲,而“袈裟投老玉门关”则暗示禅师的离去,如同远行至遥远的边关,充满了对禅师离去的不舍与怀念。
颈联“清斋硕果悬春署,故国梅花指雪山”转而描写禅师生前的生活与精神追求,清斋生活象征着禅师的修行与淡泊,硕果悬春署则寓意着其成就与影响如同春天的果实,令人赞叹。同时,将故国的梅花与雪山相联系,既展现了禅师对故乡的思念,也暗示了其精神世界的高洁与纯净。
尾联“寄语辽城千岁鹤,祇园无恙待师还”以辽城的千岁鹤为喻,表达了对禅师的深深期待与祝愿,希望禅师能够平安归来,继续在祇园(佛教圣地)传法,延续其精神与智慧的光芒。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对禅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破鼎如铛价万金,古文科斗费推寻。
不须更待琴弦足,会有幽人识此心。
前年谬入文昌里,堆案簿书如黑蚁。
左凫右鹜去复来,大叫发狂那得止。
开眼忽见同舍郎,英气律兀髯而长。
时于谈间出妙语,似濯大暑遭风凉。
自夸才高足馀刃,屡以豪篇相折困。
我衰嚄唶安可当,晋甲未兴齐已遁。
今年别我西入关,意气峥嵘喜动颜。
秦山渭水笑谈里,剑阁峨嵋指顾间。
古公去后风俗好,南亩劝耕农事早。
一篇七月是图经,不待下车心已了。
髯卿故自读书人,想有仁风慰彼民。
班取新诗一千首,闭阁莫开长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