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蝉》
《蝉》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蜕嚣尘向此生,柳枯槐老正伤情。

高吟尽日知谁听,零露充肠且独清。

螳斧不劳阴致害,貂冠犹可共传名。

骚人若有遗魂在,应放冤声伴尔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情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一蜕嚣尘向此生"中的“蜕”指的是蝉的幼虫,而“嚣”则是蝉鸣叫的声音,从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与生长的渴望。“柳枯槐老正伤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衰败景象的哀伤之情,柳树枯萎、槐树年迈,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高吟尽日知谁听"显示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他的声音似乎没有人听到,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悲凉和失落感。"零露充肠且独清"则是对自然界中细小生命状态的描写,也许在表达一种尽管环境艰辛,但仍能保持自身纯洁的生存态度。

"螳斧不劳阴致害"中的“螳斧”指的是螳螂,它们虽然有锋利的前肢,但并不会主动伤害别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间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赞美。"貂冠犹可共传名"则是说尽管貂(一种小型食肉动物)的皮毛被用来做装饰品,但它的名字与象征仍然可以流传,可能在暗示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声誉的关注。

最后两句"骚人若有遗魂在,应放冤声伴尔鸣"中,“骚人”指的是古代的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悲愤,而“遗魂在”则是说如果屈原的灵魂还在,那么诗人的声音应与之和鸣,以示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哀伤,以及对生命、文化传承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寄紫阁隐者

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

有人时得见,无路可相寻。

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

唯应采灵药,更不别营心。

(0)

赠道士

茅山近别剡溪逢,玉节青旄十二重。

自说年年上天去,罗浮最近海边峰。

(0)

赠主客刘郎中

忆昔君登南省日,老夫犹是褐衣身。

谁知二十馀年后,来作客曹相替人。

(0)

送元结

昔日同游漳水边,如今重说恨绵绵。

天涯相见还离别,客路秋风又几年。

(0)

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

千龄逢启圣,万域共来威。

庆接郊禋后,酺承农事稀。

御楼横广路,天乐下重闱。

鸾凤调歌曲,虹霓动舞衣。

合声云上聚,连步月中归。

物睹恩无外,神和道入微。

镐京陪乐饮,柏殿奉文飞。

徒竭秋云影,何资春日晖。

(0)

同刘给事城南宴集

水竹幽闲地,簪缨近侍臣。

雍容乘暇日,潇洒出嚣尘。

树对思朋鸟,池深入养鳞。

管弦高逐吹,歌舞妙含春。

老子叨专席,欢邀隔缙绅。

此中情不浅,遥寄赏心人。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