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幽闲地,簪缨近侍臣。
雍容乘暇日,潇洒出嚣尘。
树对思朋鸟,池深入养鳞。
管弦高逐吹,歌舞妙含春。
老子叨专席,欢邀隔缙绅。
此中情不浅,遥寄赏心人。
水竹幽闲地,簪缨近侍臣。
雍容乘暇日,潇洒出嚣尘。
树对思朋鸟,池深入养鳞。
管弦高逐吹,歌舞妙含春。
老子叨专席,欢邀隔缙绅。
此中情不浅,遥寄赏心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宴会图景。开篇“水竹幽闲地,簪缨近侍臣”即设定了背景:在一个靠近水边、竹林环抱的隐逸之所,一群仕女或是贵族身份的人物聚集于此,他们穿着华丽的衣饰,佩戴着精美的簪缨。"雍容乘暇日,潇洒出嚣尘"则表达了宴会上的悠闲气氛和高雅情调,人们在宽敞明亮的环境中享受着悠长而宁静的时光,仿佛连尘埃都被洗涤得干净无瑕。
接着,“树对思朋鸟,池深入养鳞”写出了宴会场所的自然景观:成双成对的树木下,或许有朋友相伴的鸟儿嬉戏,而池塘之中,水质清澈,鱼儿在此悠然自得地生长。
"管弦高逐吹,歌舞妙含春"则描绘了宴会上的艺术享受:美妙的乐声随风飘扬,歌者和舞者的表演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与欢愉,这种艺术氛围让人仿佛体验到了季节的美好。
"老子叨专席,欢邀隔缙绅"中,“老子”很可能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或是宴会的主持,他们在特定的位置上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愉悦,而“欢邀隔缙绅”则表明了宴会上的宾客们虽有等级之分,但都被邀请到这个美好的场合中共同享受。
最后,“此中情不浅,遥寄赏心人”表达了诗人对这份聚会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此中情不浅"暗示着宴会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社交活动,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情谊;而“遥寄赏心人”则是诗人通过这场宴会,向那些有同样审美情趣的人传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雅致高远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画意的古代宴会场景。
月缺还复盈,木枯还复荣。
如何泉下客,一死无重生。
芳筵列时彦,栖栖见遗兄。
昔同宾荐来,双璧价连城。
今为失侣雁,徘徊哀且鸣。
存亡一兴感,四座尽沾缨。
孤坟背山郭,宿草萋以萦。
死者亦何知,绻兹骨肉情。
长歌欲相慰,弥使心怦怦。
恢恢大造垂深仁,九死老翁今七旬。
俯仰三才惭有身,人心为主道为宾。
败国亡家三孽臣,曰贪曰痴一曰嗔。
更迭为祟兴灾迍,浸淫六气来往频。
分张六贼常相因,迩来理摄偶不臻。
危机一堕与鬼邻,忽返灵根一线新。
再见区宇一芳春,出凡摆俗守尔真。
结庐京野披荒榛,探幽秉道收元神。
鍊精鍊气初浃辰,荡涤诸魔如扫尘。
清静无为游至淳,梦中如见三茅君。
手把丹书申复申,觉来知失桃花津,山灵不厌羲皇人。
乘月下钟岳,山深气增爽。
高松偃万盖,幽涧逸清响。
扣关碧云隈,适与棘寺往。
纵啸起岩鹿,狂吟搜象罔。
金磬杳霭间,瑶台郁森上。
客去主未发,天游意徒攘。
名都富佳丽,一代列宏敞。
依龙地尽湿,向日木先长。
风鸣万年干,瑞出九华杖。
漫与林僧谈,馀兴入苍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