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惟汉从官,三仕屈吾指。
前辈有郑公,后来王赵耳。
更生初去国,玉色欣共理。
我时见一叶,已识秋风起。
明年孔戣去,零落真复尔。
王师凛孤鹤,独叫青云里。
下有万伏弦,开云看白雉。
前年郑公来,初论差可喜。
谓当上联璧,共举汉纲纪。
三年越山中,不使度此水。
低头用朱墨,得去真晚矣。
况当少天官,风木赴淮涘。
一时东都空,物理固如此。
此行关世运,特可慰闾里。
下有贤寓公,上有名刺史。
想见闽父老,欢喜屐折齿。
虽然庙朝旧,迹远心自迩。
公行见赵公,此语式举似。
有事当驿闻,毋忘汉天子。
共惟汉从官,三仕屈吾指。
前辈有郑公,后来王赵耳。
更生初去国,玉色欣共理。
我时见一叶,已识秋风起。
明年孔戣去,零落真复尔。
王师凛孤鹤,独叫青云里。
下有万伏弦,开云看白雉。
前年郑公来,初论差可喜。
谓当上联璧,共举汉纲纪。
三年越山中,不使度此水。
低头用朱墨,得去真晚矣。
况当少天官,风木赴淮涘。
一时东都空,物理固如此。
此行关世运,特可慰闾里。
下有贤寓公,上有名刺史。
想见闽父老,欢喜屐折齿。
虽然庙朝旧,迹远心自迩。
公行见赵公,此语式举似。
有事当驿闻,毋忘汉天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送别郑尚书离开帅任回福州而作,表达了对郑公的敬仰和对其任职期间政绩的肯定。诗中提到郑公三次出仕,虽经历挫折但始终坚持,如“三仕屈吾指”。诗人以“更生初去国”形容郑公离任,暗示其高尚品格。他观察到郑公离去后,局势变化,如“明年孔戣去,零落真复尔”,暗指政治环境的动荡。
诗中提到的“王师凛孤鹤,独叫青云里”,象征郑公的清高与孤独,而“下有万伏弦,开云看白雉”则比喻朝廷内部的复杂形势。诗人回忆前年郑公的到来,充满希望地期待他能辅佐朝廷,然而却未能如愿,“三年越山中,不使度此水”。
诗人感叹郑公的遭遇,认为他的离去关乎世运,但仍能给地方带来安慰,如“此行关世运,特可慰闾里”。同时,他对郑公的接班人寄予厚望,想象福建父老的欣喜之情。最后,诗人提醒郑公,如果有重要事情应通过驿站上报,勿忘自己是汉天子的臣子。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郑公的敬仰,也有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命运的关注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