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清晨登上北湖亭,远眺瓦屋山的景象。天气晴朗,秋风刚起,让人感受到初秋的凉意。在主人引导下,游子仰望山色与眼前的景致,目送飞鸿,却又觉得那遥不可及的距离令人心生向往。
诗中提到“长吁相劝勉”,反映出一种深长的情感交流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透露出游子对于即将离开吴关的不舍之情。接着,诗人提到了一个贞义女,她在溧水湾振兴了贫困,这个形象给人以正面印记。
接下来,“清光了在眼”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欣赏,而“白日如披颜”则是对纯洁与明亮的一种比喻。诗中还描绘了一片充满历史遗迹的高坟五六墩,形象地将其描述为“崒兀栖猛虎”,表现出一种雄伟与力量感。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贤者子胥乞食和这位女士倾壶浆的比较,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运开展宿愤”一句也许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解脱与自我实现。
最后几句“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则充满了豪迈的情感,表达出一种超越凡尘、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愿景。这也许是诗人对于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彼此都能达到心中的目标,并且一起飞扬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噫欷歔,天南遗民此日抱乌号,回风萧萧兮燕云万里望空劳。
客子悲来病骨高,目随缟素送轻舠。
十有七年明圣主,一旦谁知身似羽。
万方闻变已经时,哀诏初来秋半去。
九鼎凝禧再奠年,中兴勋业仗群贤。
阿谁淹久皇华节,却教纷籍恣讹传。
君不见昏迷天象羲和戮,况也阳曦掩炤归濛谷。
泄泄前车憯莫惩,谁与发愤为雄佐光复。
扣舷号恸一狂奴,欲趋南国忘南禺。
凭将却寄称诗者,读未成声泪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