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日以薄,秋夜日以长。
秋露日以白,秋草日以黄。
此时秋士悲,耿耿不能忘。
岂无同心人,飘零非故乡。
苍苍蒹葭远,乃在天一方。
欲往心烦纡,渐我车帷裳。
秋云日以薄,秋夜日以长。
秋露日以白,秋草日以黄。
此时秋士悲,耿耿不能忘。
岂无同心人,飘零非故乡。
苍苍蒹葭远,乃在天一方。
欲往心烦纡,渐我车帷裳。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秋云日以薄,秋夜日以长”描绘了秋天云层逐渐稀薄,夜晚越来越漫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氛围。接着,“秋露日以白,秋草日以黄”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特征,露珠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明亮,而绿意盎然的草地也渐渐泛黄,预示着季节的转换。
“此时秋士悲,耿耿不能忘”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特有的景象时内心的悲伤与难以忘怀的情感。这里的“秋士”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泛指所有感受季节变化的人们。他们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有着深切的感悟,因此感到悲凉。
接下来,“岂无同心人,飘零非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归属感的渴望。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虽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但这种情感的慰藉并不能完全弥补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这里“飘零”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四处漂泊、无固定居所的生活状态。
最后,“苍苍蒹葭远,乃在天一方”通过描写远处的芦苇丛,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远方、对故乡的向往之情。“欲往心烦纡,渐我车帷裳”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前往故乡或寻找心灵归宿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似乎难以实现,心中充满了纠结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凄美与哀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对于自由、归属和永恒的追求与渴望。
屋前寒雀作饥声,老大都因节物惊。
九日纵弃经夕饮,百年能病几番酲。
白衣于我似无旧,黄菊对人偏有情。
醉里高歌开口笑,世间名利一毫轻。
八万四千,大悲宝目。问此多目,孰为正观。
惟阿那律,无目而视。问此真目,毕竟安在。
是法眼者,犹为金屑。有法无眼,有眼无法。
稽首导师,五蕴皆寂。悲观慈观,等大圆镜。
颓然方床,如梦中事。山河大地,一切消陨。
松江浪静如镜平,菰蒲长春秋水生。
晴沙回雁久未到,坐想白鸥增眼明。
五年辜负钓船约,故人疑我真逃盟。
岂知尘缨不易濯,正想沧浪之水清。
朝来铁马暗江北,中流叠鼓云涛倾。
楼船十万下采石,旗纛灭没天戈横。
书生事业今乃尔,授钺孰敢辞专征。
岂无传檄走飞骑,漫复长啸登高城。
文思天子民父母,大度未忍鏖奇兵。
澶渊一矢安五世,明日傥或传诸营。
自我离山间,忽已两改月。
饥人不忘食,未坐先已说。
家僮挟书至,惊起慰愁绝。
推寻到鸡犬,问讯穷曲折。
此生岂多为,一壑万虑灭。
可能复大错,更铸八州铁。
汝归马蹄轻,初不恨触热。
殷勤报松竹,吾岂成久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