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天涯百感生,归期遥滞御儿城。
寒鸦恋树窥霜信,落叶临窗杂雨声。
衣薄乍惊风有力,愁深未觉酒多情。
当时亲旧如萍散,争逐轻帆又远征。
兄弟天涯百感生,归期遥滞御儿城。
寒鸦恋树窥霜信,落叶临窗杂雨声。
衣薄乍惊风有力,愁深未觉酒多情。
当时亲旧如萍散,争逐轻帆又远征。
这首诗《石门寓斋坐雨》由清代诗人张曾虔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独坐寓斋时的内心情感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首联“兄弟天涯百感生,归期遥滞御儿城”,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远离家乡,兄弟相隔天涯的孤独感,以及对归家之期遥不可及的无奈与失落。御儿城作为归家的象征,却遥不可及,增加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颔联“寒鸦恋树窥霜信,落叶临窗杂雨声”,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寒鸦在树上徘徊,似乎在窥视着霜降的信息,而窗外的落叶与雨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静谧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颈联“衣薄乍惊风有力,愁深未觉酒多情”,诗人通过身体的感受,表达了对寒冷天气的敏感和内心的沉重。即使饮酒也无法完全驱散心中的愁绪,体现了诗人愁情之深。
尾联“当时亲旧如萍散,争逐轻帆又远征”,诗人回忆起过去与亲人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各自分散,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未知旅程的担忧。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深深怀念,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时节黄昏,月儿起、乍逗西园芳树。
连袂初试轻罗,闲阶共凝伫。
春正好、千红万紫,总输却、绿窗妩媚。
廿四桥边,十三楼畔,争便难阻。
荡兰舟、箫鼓喧阗,算难把、清游共邻女。
多少不言情味,付庭前莺语。
吹尽了、游丝万丈,怎便能、绾得飞絮。
莫损镜里朱颜,渡江迎汝。
江上新堂,乍开春宴,幻出琼花玉树。
不借东风,吹它红萼,似怕韶光轻妒。
但得好春回,谩问道、何人分付。
谁疑只欠幽香,冷装偏耐深处。曲曲阑干凝伫。
忆万点寒声,小窗曾赋。
绣幕低坐,钿筝龙笛,唤起湖山烟雾。
不尽苍茫意,乍销向、翠颦红舞。
五马重来,六桥芳草无数。
尘消珠幄。风定晶帘,爱密阴低护。
题红品绿,知几许、粉本当时闲谱。
茶烟摇曳,又梦断、银屏深处。
见亸鬟、半卸湘衣,倦倚碧纱春妩。
铜瓶小影团圞,便一向金围,应念迟暮。
含娇欲语,问怎似、参破绮情芳绪。
离愁忏尽,化冉冉、彩云飞去。
向琉璃、绣佛台前,冷沁玉盘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