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诸葛武侯庙》
《谒诸葛武侯庙》全文
唐 / 窦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

角立一方初退舍,拟称三汉更图王。

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归蜀降吴竟何事,为陵为谷共苍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ūhóumiào
táng / dòucháng

yǒngāngōngwàiyǒutángshuǐēnshēnzuòcháng
jiǎofāngchū退tuìshè

chēngsānhàngèngwáng
réntóngguòliúyǐngshízàiqióngshāshàngxíng

guīshǔjiàngjìngshìwèilíngwèigòngcāngcāng

注释
永安宫:古代宫殿名。
祠堂:供奉神灵或先贤的场所。
鱼水恩:比喻君臣关系深厚如鱼得水。
祚:福分,国运。
角立:独立,突出。
退舍:退位,放弃权力。
三汉:指东汉、西汉和南汉三个历史时期。
图王:谋求称王。
过隙:形容时间飞逝,像白驹过隙。
留影:留下痕迹,比喻留下影响。
启行:引导前行,象征指引。
归蜀:返回蜀地(指刘备的势力范围)。
降吴:向吴国投降。
何事:为何,指目的或结果。
为陵为谷:成为陵墓或山谷,表示最终的归宿。
共苍苍:共同化为一片苍茫,形容结局模糊不清。
翻译
永安宫外有一座祠堂,鱼水般的君臣深情却难以长久。
独自矗立,初时退位,想要效仿三汉盛世再图霸业。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留踪影,但石头在荒漠中也能指引前行。
回归蜀地或是投降吴国,最终究竟为何,陵墓与山谷都化为一片苍茫。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古老的祠堂,位于永安宫之外,那里有深厚的情谊,却又短暂无常。诗人站在角落里,一方土地上初次退下了曾经的居所,似乎在谋划着类似三汉时期的伟业图景。然而,就像人们行走在狭窄的小路上,留不下任何踪迹一样,那些过去的辉煌也如同石头被风沙磨蚀,一去不复返。诗人提及归蜀和降吴两件历史事件,却又转而感慨万千,似乎在为那些已逝去的山丘与谷地共同披上了一层苍凉。

窦常作为一位唐代诗人,他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对古代英雄事迹和遗迹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历史变迁、时光易逝的无尽哀思。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与怀念,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他们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窦常
朝代:唐

窦常(746~825),字中行,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大历十四年,登进士第。贞元十四年,为淮南节度使杜佑节度参谋,后历泉州府从事,由协律郎迁监察御史里行。元和中,佐薛苹、李众湖南幕,为团练判官、副使。入朝为侍御史、水部员外郎。八年出为朗州刺史,转夔、江、抚三州刺史,后除国子祭酒致仕。诗入《窦氏联珠集》,《全唐诗》存诗26首。与其兄弟牟、群、庠和巩并称“五窦”。
猜你喜欢

胜因院

庄严起何代,幽佚惟天与。

有众倚耕桑,无人叹寒暑。

岚氛蠹金碧,谷响酬钟鼓。

白昼方丈西,犹眠听经虎。

(0)

句·其五

水似人清光滴眼,山随天远翠浮眉。

(0)

马上口号呈建始李令

驿亭新似眼波明,箐路开如掌样平。

谁与长官歌美政,风摇松竹是欢声。

(0)

宫词·其一○○

分引天源入禁城,御沟萦绕六宫行。

寒声碧甃淙淙急,流到人间分外清。

(0)

宫词·其二十五

初升直笔喜迁官,妙札何曾数彩鸾。

莫谓纤纤持管弱,风雷雨露在毫端。

(0)

故人李世南画秋山林木平远三首和韵·其一

晚烟拂拂聚无痕,瘦骨棱棱见彻根。

细路萦纡饥马疾,举头新月是前村。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