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
庭前落絮谁家柳,叶里新声是处莺。
白发生来如有信,青春归去更无情。
便当种秫长成酒,远学陶潜过此生。
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
庭前落絮谁家柳,叶里新声是处莺。
白发生来如有信,青春归去更无情。
便当种秫长成酒,远学陶潜过此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迷人的春末图景。起始两句“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勾勒出一场细雨过后的清晨,天气转晴,而牡丹在清明时节已然盛放。这里的“夜雨”与“牡丹”交织出一幅生动的春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捕捉,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美丽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庭前落絮谁家柳,叶里新声是处莺”则描绘了一种静谧与生机并存的情境。诗人通过“庭前落絮”的意象,传达了春末时节树木繁茂、花瓣纷飞的景象,而“谁家柳”则引发读者对隐秘之美的想象。“叶里新声是处莺”中,“叶里新声”指的是鸟鸣声,这里的“莺”即指黄鹂,诗人通过这只鸟儿的叫声,传递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后两句“白发生来如有信,青春归去更无情”则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白发生来如有信”中的“白发生”,指的是头发变白,这是时间流逝的一个象征;而“青春归去更无情”则是诗人面对青春易逝,表现出一种无法挽留的悲凉。
最后两句“便当种秫长成酒,远学陶潜过此生”是诗人对于自己晚年生活状态的一种寄托。“便当种秫长成酒”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劳作来遗忘烦恼,而“远学陶潜过此生”则显示出诗人对古代诗人陶渊明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末景象,更通过诗人的内心活动,展现了一种对于生命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悟。
经年不见书来,后期杳杳从谁问。
柳英蜡小,柳枝金嫩,艳阳春近。
罗幕风柔,泛红浮绿,连朝花信。
念平生多少,情条恨叶,镇长使、芳心困。
可是风流薄命。镜台前、蓬松蝉鬓。
茜桃凝粉,薰兰涨腻,翠愁红损。
纵使归来,灯前月下,恐难相认。
卷重帘憔悴,残妆泪洗,把罗襟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