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游人去不留,独携小艇漾中流。
掠波翡翠无端过,出水鸳鸯故意浮。
已对淡妆迟夜月,更回素影待空秋。
六桥烟景仍无恙,载酒重来散百愁。
三月游人去不留,独携小艇漾中流。
掠波翡翠无端过,出水鸳鸯故意浮。
已对淡妆迟夜月,更回素影待空秋。
六桥烟景仍无恙,载酒重来散百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泛舟西湖的情景,通过对湖上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感慨。
首句“三月游人去不留”,开篇即点明时节与游人稀少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独携小艇漾中流”一句,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在湖面上独自划船的场景,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掠波翡翠无端过,出水鸳鸯故意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翡翠鸟和鸳鸯赋予了情感,它们或轻盈掠过水面,或悠闲浮于水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生机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叹。
“已对淡妆迟夜月,更回素影待空秋”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湖面的静谧与美丽,月光如淡妆般柔和,映照在湖面上,仿佛等待着秋天的到来,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之美。
最后,“六桥烟景仍无恙,载酒重来散百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长久记忆与怀念,即使是在繁忙与忧愁之中,也能通过回忆起西湖的美景来暂时忘却烦恼,体现出自然之美的治愈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体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一色远连天,最销凝、江上月斜烟晓。
倒影浸芙蓉,澄鲜极、岂待鲤鱼风扫。
枫湾柳巷,星星红露渔灯小。
惆怅楚魂招不起,零落几多香草。
者回梦度潇湘,讶沙清石浅,比前退了。
打桨入芦花,野桥断、偏有鹭鸥寻到。予怀渺渺。
浮家人去烟波悄。
那更霜浓洲渚冷,渐渐采菱船少。
新声吹入破讶天花,朵朵向空飞。
怎愁浓似酒,才清似雪,语总依依。
想见山桥水驿,到处遍留题。
只有怀人梦,不隔东西。
谁写莲台小影,更招呼明月,照彻沉迷。
只吟情未了,中夜依林扉。
管听取、旗亭传唱,绝胜它、丝绣上弓衣。
商供养、碧落茶嫩,红豆花低。
十载伤心者。向常时、忆犹未忍,哪堪重话。
漫说平生无长物,剩有绨缃万架。
怅烟锁、当年亭榭。
一点心兼师与父,课孤儿、月白风清夜。
书未尽,泪如泻。而今墓木将成把。
几时得、青箱愿遂,笑含泉下。
偶尔音容频入梦,似在五三精舍。
奈落叶、萧萧惊洒。
纵使诸孤能树立,恐慈幛、也易春晖谢。
支病骨,肩难卸。
绿阴凉月暗。风帘欲下,纱笼初捲。
病起支离,瘦影怕教重见。
红豆珠光一点,系多少、春愁秋怨。思无限。
香残漏尽,酒阑歌散。
曾记旧日兰闺,正刻烛分题,尚嫌宵短。
争似而今,只解照人肠断。
况对疏窗冷雨,更独倚、熏篝挑倦。乡梦远。
心绪落花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