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松下独题诗,客去人来落后期。
大似桐庐已发棹,彦升方至富阳时。
徘徊松下独题诗,客去人来落后期。
大似桐庐已发棹,彦升方至富阳时。
此诗《题沈周虎邱图》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位独自在松下题诗的游子形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与等待的意境。
“徘徊松下独题诗”,诗人以“徘徊”二字,生动地刻画了游子在松树下漫步、思考的情景,同时“独题诗”则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深沉。这句诗通过动作和状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客去人来落后期”,紧承上句,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无奈。这里的“客去”与“人来”形成对比,一方面表现了游子等待的孤独,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期待与失望之间的循环。诗句中的“落期”一词,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
“大似桐庐已发棹,彦升方至富阳时。”这两句诗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眼前的场景与历史上的事件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深度。这里提到的“桐庐”与“富阳”是古代江南的两个地点,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样的类比,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更广阔的历史时空联系起来,使得诗歌具有了超越个体的普遍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等待与期盼的复杂心情。通过类比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意蕴,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思考。
勿言临都五六里,扶病出城相送来。
莫道长安一步地,马头西去几时回。
与君后会知何处,为我今朝尽一杯。
避暑府西亭,晚归有闲思。
夏浅蝉未多,绿槐阴满地。
带宽衫解领,马稳人拢辔。
面上有凉风,眼前无俗事。
路经府门过,落日照官次。
牵联缧绁囚,奔走尘埃吏。
低眉悄不语,谁复知兹意。
忆得五年前,晚衙时气味。
真宰倒持生杀柄,闲物命长人短命。
松枝上鹤蓍下龟,千年不死仍无病。
人生不得似龟鹤,少去老来同旦暝。
何异花开旦暝间,未落仍遭风雨横。
草得经年菜连月,唯花不与多时节。
一年三百六十日,花能几日供攀折。
桃李无言难自诉,黄莺解语凭君说。
莺虽为说不分明,叶底枝头谩饶舌。
衣裘不单薄,车马不羸弱。
蔼蔼三月天,闲行亦不恶。
寿安流水馆,硖石青山郭。
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
常闻俗间语,有钱在处乐。
我虽非富人,亦不苦寂寞。
家僮解弦管,骑从携杯杓。
时向春风前,歇鞍开一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