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横巨鳌,林木苍烟重。
黄茆接天际,一望不可穷。
忠州暂弭节,日落多凄风。
土酋服櫜鞬,执礼殊敬恭。
地僻山径恶,使节古不通。
创行乃自兹,诧讶惊老翁。
涉历岂宿分,穷荒寄行踪。
平明登前途,回首隔万峰。
连山横巨鳌,林木苍烟重。
黄茆接天际,一望不可穷。
忠州暂弭节,日落多凄风。
土酋服櫜鞬,执礼殊敬恭。
地僻山径恶,使节古不通。
创行乃自兹,诧讶惊老翁。
涉历岂宿分,穷荒寄行踪。
平明登前途,回首隔万峰。
这首诗描绘了忠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感。
首句“连山横巨鳌,林木苍烟重”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忠州连绵起伏的山脉,仿佛巨鳌横卧于天地之间,而茂密的树林在苍茫的烟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景象。
接着,“黄茆接天际,一望不可穷”进一步扩展视野,黄茆覆盖的大地一直延伸至天边,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同时也暗示了忠州地理环境的独特与辽阔。
“忠州暂弭节,日落多凄风”则将视角转向人文层面,诗人短暂驻足于忠州,夕阳西下之时,寒风凛冽,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感,也反映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土酋服櫜鞬,执礼殊敬恭”描绘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对诗人的恭敬态度,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忠州多元文化共存的和谐景象。
“地僻山径恶,使节古不通”揭示了忠州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历史上对外交流较少,强调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创行乃自兹,诧讶惊老翁”表达了诗人对于忠州新事物的发现感到惊讶,同时也让老翁为之惊叹,体现了时代变迁与文化交融的痕迹。
“涉历岂宿分,穷荒寄行踪”则流露出诗人对旅途的深刻体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繁华还是荒凉,都留下了他行迹的印记,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最后,“平明登前途,回首隔万峰”以简洁的语言收束全诗,预示着诗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但心中仍留恋着这片土地,留下了一种深沉的思绪与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忠州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悟、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米家书画时所贵,天启墨妙俱名世。
元章珍重识此图,今复流传归蔡氏。
蔡询爱画神亦化,君惜斯图忆难弟。
我来把玩秋风前,总是江乡晓行意。
乾坤元气何淋漓,硉矹出此胸中奇。
苍茫叠嶂分远近,缥缈烟树罗参差。
小桥山客方行处,野艇渔翁初起时。
长江茫茫限南北,宛若淮东看山色。
青山隔岸即江南,惆怅干戈满淮北。
江乡晓天风露寒,我独长歌行路难。
安得小船载书画,送君岁晚归金坛。
人生如秋蓬,飘飘易为别。
回头忆往事,令我愁欲绝。
伊昔狼狈初,风尘暗南北。
晨昏但奔走,衣带不得结。
载挥贾生泪,遍历太史辙。
西辞吴山青,东望越水白。
是时苗獠盛,跋扈兴妖孽。
我兵气不扬,我马骨已折。
贱子复何为,怀玉聊被褐。
谋生乃尽废,事业安得说。
结庐花溪上,既耰还复辍。
平生性驽钝,屏趾耻干谒。
维时元运移,飞龙奋天阙。
大臣方召辈,议论甚剀切。
苍生免涂炭,枯朽得再活。
晔也非其才,徵书下东浙。
或谈帝王略,从横吐胸臆。
或稽周孔训,轮番侍君侧。
顾惭内空虚,衣冠厕群哲。
成均忝司教,游艺随所适。
风痹忽我婴,形容顿销铄。
为官既无分,上疏乞骸骨。
归来对青山,及此日未夕。
别君二十载,忧喜不同域。
君有子与孙,良田环美宅。
我仍迹羁栖,暖眼惟梨妾。
长子三十馀,读书仅谋食。
三孙未成人,顽懒俱失学。
三女各有归,织衽喜不拙。
君年七十三,我近六十七。
枯杨虽生梯,能忘旧佳匹。
载怀外舅氏,冰清俨人物。
生死骨肉离,情怀为之恶。
何由上南斗,握手论纡郁。
愁来夫如何,醉饮酒一石。
《次韵妻兄郑伯武见寄》【明·李昱】人生如秋蓬,飘飘易为别。回头忆往事,令我愁欲绝。伊昔狼狈初,风尘暗南北。晨昏但奔走,衣带不得结。载挥贾生泪,遍历太史辙。西辞吴山青,东望越水白。是时苗獠盛,跋扈兴妖孽。我兵气不扬,我马骨已折。贱子复何为,怀玉聊被褐。谋生乃尽废,事业安得说。结庐花溪上,既耰还复辍。平生性驽钝,屏趾耻干谒。维时元运移,飞龙奋天阙。大臣方召辈,议论甚剀切。苍生免涂炭,枯朽得再活。晔也非其才,徵书下东浙。或谈帝王略,从横吐胸臆。或稽周孔训,轮番侍君侧。顾惭内空虚,衣冠厕群哲。成均忝司教,游艺随所适。风痹忽我婴,形容顿销铄。为官既无分,上疏乞骸骨。归来对青山,及此日未夕。别君二十载,忧喜不同域。君有子与孙,良田环美宅。我仍迹羁栖,暖眼惟梨妾。长子三十馀,读书仅谋食。三孙未成人,顽懒俱失学。三女各有归,织衽喜不拙。君年七十三,我近六十七。枯杨虽生梯,能忘旧佳匹。载怀外舅氏,冰清俨人物。生死骨肉离,情怀为之恶。何由上南斗,握手论纡郁。愁来夫如何,醉饮酒一石。
https://shici.929r.com/shici/BCGhWE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