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春晴,步前汀未晚,舟小蹙波行。
抱树溪弯,眠沙石老,芳草随意青青。
乍惊起、闲鸥短梦,伴落日、三两棹歌声。
水曲豪筝,柳阴丛笛,那处重听。
多少夕阳楼阁,倚阑干不见,空见流莺。
萤苑星繁,虹桥月艳,还记玉辇曾经。
自湖上游仙事杳,问桃花、又过几清明。
剩取凄烟楚雨,愁画芜城。
趁春晴,步前汀未晚,舟小蹙波行。
抱树溪弯,眠沙石老,芳草随意青青。
乍惊起、闲鸥短梦,伴落日、三两棹歌声。
水曲豪筝,柳阴丛笛,那处重听。
多少夕阳楼阁,倚阑干不见,空见流莺。
萤苑星繁,虹桥月艳,还记玉辇曾经。
自湖上游仙事杳,问桃花、又过几清明。
剩取凄烟楚雨,愁画芜城。
这首词描绘了清明节前一天,词人蒋春霖与友人周莲伯在城北的一次漫步。他们趁着春光明媚,天色尚早,乘着小舟在水面轻轻摇曳,激起阵阵涟漪。沿途景色优美,溪边老树依依,石头上铺满细沙,芳草茂盛,一片生机盎然。
鸥鸟被他们的行船惊醒,短暂的梦境中断,伴随着落日余晖和渔歌,增添了宁静而闲适的氛围。他们在水边听到了筝声和笛音,仿佛回到了往昔繁华的时光。然而,如今只剩下了寂静的夕阳楼阁,栏杆旁空无一人,只有流莺的鸣叫回荡。
他们经过桃花庵和莲性寺,烟水迷茫,游人稀疏,只有三两渔船相伴。回忆起昔日湖上的仙踪,以及那明亮的虹桥和皎洁的月色,不禁让人想起曾有的皇家繁华。如今,湖上仙踪已渺,桃花依旧盛开,清明又至,却物是人非。
词人感叹,只剩下凄凉的烟雨和楚地的哀愁,勾起了对芜城(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的郊游图景,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