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冯太史登府讣寄挽六章·其六》
《闻冯太史登府讣寄挽六章·其六》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客来告予言,公身已不存。

反覆穷诘之,犹疑误诸闻。

精灵汩冠带,在世皆游魂。

正死得首邱,宁非主宰恩?

虽无畸行留,儒素人所尊。

轻彼粟帛庸,何以腴乾坤?

但悲贱子意,未罄公前论。

一绝中散弦,孤啸难为孙。

昨行经学宫,宫树深以昏。

荆芜高出廧,掩没霝星门。

门东著书屋,露洁篁为墩。

忍说弃砚旁,时有狐来蹲。

春阳已遍区,尺地犹不温。

顾我旧屐双,愁蹴枯苔痕。

遥知梅里东,新造埋诗坟。

铭石谁颍川,吾劣惭无文。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在得知冯太史去世的消息后,所作的悼念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缅怀之情。

首句“客来告予言,公身已不存”,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消息的沉重与哀痛。接着,“反覆穷诘之,犹疑误诸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消息的真实性的怀疑与确认的过程,体现了对逝者命运的关切与不舍。

“精灵汩冠带,在世皆游魂”描绘了逝者灵魂的状态,仿佛仍在世间游荡,却已失去了生前的形体与身份,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正死得首邱,宁非主宰恩?”诗人在这里引用了“首丘”的典故,表达出对逝者死后能够安息于故乡的欣慰,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安排与神的恩赐。

“虽无畸行留,儒素人所尊”则赞美了逝者生前的品德与学问,即使没有特别的奇行,但在儒家的道德与学术上,仍受人尊敬。

“轻彼粟帛庸,何以腴乾坤?”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逝者淡泊名利、崇尚精神追求的态度的赞赏,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丰盈与充实。

“但悲贱子意,未罄公前论”流露出对逝者未能完成遗愿的遗憾,以及对逝者子女未来的担忧。

“一绝中散弦,孤啸难为孙”则以音乐和歌声的孤独与难以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

“昨行经学宫,宫树深以昏”、“荆芜高出廧,掩没霝星门”、“门东著书屋,露洁篁为墩”等描写,通过具体的场景与细节,展现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环境与工作场所,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与情感的深度。

“忍说弃砚旁,时有狐来蹲”则以狐狸蹲守砚台旁的场景,象征逝者生前的勤奋与专注,以及其精神的永存。

“春阳已遍区,尺地犹不温”、“顾我旧屐双,愁蹴枯苔痕”则表达了对逝者离去后的空虚与寒冷,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忧虑与哀伤。

最后,“遥知梅里东,新造埋诗坟”、“铭石谁颍川,吾劣惭无文”则预示了逝者将被安葬在梅林之中,留下诗碑作为纪念,并表达了对逝者才华的敬仰与自己文才不足的自谦。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古诗·其五

凉风剥高林,万树忽全裸。

英华不可恃,荣者已先堕。

人生怀百忧,所见毋乃左!

乾坤忽流劫,万汇尽一火。

死者为哀燐,存者仅硕果。

出门念交旧,万里剩孤我。

嗟哉何酷毒,此罪天应坐。

留此七尺躯,马革不得裹。

畀为愁城主,所值无一可。

闻有古化人,天不能福祸。

我欲往从之,道远多坎坷。

采桂持作楫,纫兰持作柁。

茫茫此愁海,远泛凌风舸。

(0)

春雁

乍脱风霜苦,终愁羽翼摧。

稻粱矰缴伏,江海弟兄哀。

岂肯朝青帝,无时忘紫台。

高楼帘捲处,社燕正飞来。

(0)

虎·其二

恨他凶猛更贪饕,合锁东虞旧日牢。

万叠云山营窟地,一身牙爪杀人刀。

死方枕骨宁为勇,生敢撩头始足豪。

瞋目草间如叱狗,会教弭耳向吾曹。

(0)

和黄西圃

小雨留人薄暮天,移樽高阁更张筵。

双溪西去波涛壮,万岭东屯紫翠连。

海外江山名士气,诗肠歌吹美人弦。

凭君莫唱骊驹曲,看取花枝拥马前。

(0)

瑞轩观芍药再咏·其一

轻阴细雨养花天,婪尾韶光最可怜。

领略玄晖诗句好,翻阶红影午风偏。

(0)

秋日偶成

酒社诗场隔俊游,萧萧门掩茂陵秋。

西风懒折花簪帽,落日闲拈笛倚楼。

红叶欲随流水去,青山犹把片云留。

最怜野鹤无心好,天外飞飞任自由。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