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告予言,公身已不存。
反覆穷诘之,犹疑误诸闻。
精灵汩冠带,在世皆游魂。
正死得首邱,宁非主宰恩?
虽无畸行留,儒素人所尊。
轻彼粟帛庸,何以腴乾坤?
但悲贱子意,未罄公前论。
一绝中散弦,孤啸难为孙。
昨行经学宫,宫树深以昏。
荆芜高出廧,掩没霝星门。
门东著书屋,露洁篁为墩。
忍说弃砚旁,时有狐来蹲。
春阳已遍区,尺地犹不温。
顾我旧屐双,愁蹴枯苔痕。
遥知梅里东,新造埋诗坟。
铭石谁颍川,吾劣惭无文。
客来告予言,公身已不存。
反覆穷诘之,犹疑误诸闻。
精灵汩冠带,在世皆游魂。
正死得首邱,宁非主宰恩?
虽无畸行留,儒素人所尊。
轻彼粟帛庸,何以腴乾坤?
但悲贱子意,未罄公前论。
一绝中散弦,孤啸难为孙。
昨行经学宫,宫树深以昏。
荆芜高出廧,掩没霝星门。
门东著书屋,露洁篁为墩。
忍说弃砚旁,时有狐来蹲。
春阳已遍区,尺地犹不温。
顾我旧屐双,愁蹴枯苔痕。
遥知梅里东,新造埋诗坟。
铭石谁颍川,吾劣惭无文。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在得知冯太史去世的消息后,所作的悼念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缅怀之情。
首句“客来告予言,公身已不存”,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消息的沉重与哀痛。接着,“反覆穷诘之,犹疑误诸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消息的真实性的怀疑与确认的过程,体现了对逝者命运的关切与不舍。
“精灵汩冠带,在世皆游魂”描绘了逝者灵魂的状态,仿佛仍在世间游荡,却已失去了生前的形体与身份,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正死得首邱,宁非主宰恩?”诗人在这里引用了“首丘”的典故,表达出对逝者死后能够安息于故乡的欣慰,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安排与神的恩赐。
“虽无畸行留,儒素人所尊”则赞美了逝者生前的品德与学问,即使没有特别的奇行,但在儒家的道德与学术上,仍受人尊敬。
“轻彼粟帛庸,何以腴乾坤?”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逝者淡泊名利、崇尚精神追求的态度的赞赏,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丰盈与充实。
“但悲贱子意,未罄公前论”流露出对逝者未能完成遗愿的遗憾,以及对逝者子女未来的担忧。
“一绝中散弦,孤啸难为孙”则以音乐和歌声的孤独与难以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
“昨行经学宫,宫树深以昏”、“荆芜高出廧,掩没霝星门”、“门东著书屋,露洁篁为墩”等描写,通过具体的场景与细节,展现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环境与工作场所,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与情感的深度。
“忍说弃砚旁,时有狐来蹲”则以狐狸蹲守砚台旁的场景,象征逝者生前的勤奋与专注,以及其精神的永存。
“春阳已遍区,尺地犹不温”、“顾我旧屐双,愁蹴枯苔痕”则表达了对逝者离去后的空虚与寒冷,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忧虑与哀伤。
最后,“遥知梅里东,新造埋诗坟”、“铭石谁颍川,吾劣惭无文”则预示了逝者将被安葬在梅林之中,留下诗碑作为纪念,并表达了对逝者才华的敬仰与自己文才不足的自谦。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凉风剥高林,万树忽全裸。
英华不可恃,荣者已先堕。
人生怀百忧,所见毋乃左!
乾坤忽流劫,万汇尽一火。
死者为哀燐,存者仅硕果。
出门念交旧,万里剩孤我。
嗟哉何酷毒,此罪天应坐。
留此七尺躯,马革不得裹。
畀为愁城主,所值无一可。
闻有古化人,天不能福祸。
我欲往从之,道远多坎坷。
采桂持作楫,纫兰持作柁。
茫茫此愁海,远泛凌风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