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夏萧森,犹自馀寒,襟袖时洒。
愁来还似荷珠,不定虽多难把。
盈樽浊酒,总来凭仗消除,片时依旧相萦惹。
若拟绘愁形,这三毛谁写。东冶。
有徒能赋,旋释髡钳,日边云下,长乐钟声,仍近漫听频打。
柔成绕指,人道垒落刘琨,欲惭方外狂司马。
便使赋归兮,较渊明迟也。
浅夏萧森,犹自馀寒,襟袖时洒。
愁来还似荷珠,不定虽多难把。
盈樽浊酒,总来凭仗消除,片时依旧相萦惹。
若拟绘愁形,这三毛谁写。东冶。
有徒能赋,旋释髡钳,日边云下,长乐钟声,仍近漫听频打。
柔成绕指,人道垒落刘琨,欲惭方外狂司马。
便使赋归兮,较渊明迟也。
这首清代王士禄的《石州慢·用高季迪韵》描绘了初夏时节的微凉与内心的愁绪。"浅夏萧森,犹自馀寒",诗人以萧瑟的夏日景象暗示着内心的清凉,仿佛余寒未尽,暗示着愁绪的深沉。"襟袖时洒",通过衣袖间不时的湿润,进一步渲染了愁苦的情绪。
"愁来还似荷珠,不定虽多难把",将愁比作难以捉摸的荷珠,形象地表达了愁绪的纷繁复杂和难以排遣。"盈樽浊酒",试图借酒消愁,但"依旧相萦惹",说明愁情并未因此而减轻。
"若拟绘愁形,这三毛谁写",诗人感慨无人能准确描绘愁的形态,暗示愁绪之深邃难以言表。接下来,诗人提到东冶之地,有人才华横溢,能够赋诗抒怀,但即使如此,面对愁绪,也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自愧不如狂放的司马。
"长乐钟声,仍近漫听频打",以钟声衬托内心的孤寂,而"柔成绕指"则形容愁绪缠绕不绝。最后,诗人感叹即使有如陶渊明般的归隐之心,也未能及早实现,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迟滞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愁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健脚担我装,引我河壖行。
西来落叶风,厉与高沙撄。
黄流势多阻,掠岸无雄声。
远从楚山末,荡薄残阳明。
楚山如我眉,苦含憔悴青。
残阳如我愁,惨照横八溟。
黄流如我心,急去无留停。
使我惝恍中,百念违平生。
沽帘出茅店,坐且浊酒倾。
自扑衣上埃,略使肢骨轻。
万鸟趋过前,四望云欲冥。
醉还击箸歌,闻者多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