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于中丞使北蕃》
《送于中丞使北蕃》全文
唐 / 雍陶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朔将引双旌,山遥碛雪平。

经年通国信,计日得蕃情。

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

远雕秋有力,寒马夜无声。

看猎临胡帐,思乡见汉城。

来春拥边骑,新草满归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ōngchéng使shǐběifān
táng / yōngtáo

shuòjiāngyǐnshuāngjīngshānyáoxuěpíng
jīngniántōngguóxìnfānqíng

quán宿shāzhōngwànghuǒxíng
yuǎndiāoqiūyǒuhánshēng

kànlièlínzhàngxiāngjiànhànchéng
láichūnyōngbiānxīncǎomǎnguīchéng

翻译
北方将领引领着两面旗帜,山路漫长,沙漠中的积雪一片平坦。
历经多年,才能与国家通信,按天数计算,期待着获取异族的情报。
在野外靠着泉水过夜,行走在沙地中,远远看见烽火传递消息。
秋天的猛雕显得更有力量,夜晚的寒马却悄然无声。
在胡人的营帐旁观看狩猎,心中思念着故乡的汉城。
春天来临,我将率领边疆的骑兵归来,沿途将是新生的青草覆盖的归途。
注释
朔:北方。
旌:旗帜。
山遥:山路遥远。
碛:沙漠。
经年:多年。
蕃情:异族的情报。
野次:野外。
沙中:沙漠中。
远雕:秋天的猛雕。
寒马:夜晚的马。
胡帐:胡人的营帐。
汉城:故乡的汉朝城市。
拥边骑:率领骑兵。
新草:新生的青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丽景象和深沉情感。朔将引领着旗帜,穿越连绵的雪地,展现了边塞之战的艰苦与辽阔。

“经年通国信”一句透露出长时间的通信不便,反映了古代边远地区交通的困难,以及军中将士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计日得蕃情”表达了这种渴望和牵挂。

接下来的“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则生动地描绘了军队在荒凉之地扎营的情景,以及士兵们对火的依赖。诗中的意境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空间辽阔的感觉。

"远雕秋有力,寒马夜无声"一句,则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出边塞军马在严冬中仍旧保持着战斗力的坚韧,以及深夜里只有沉默而非喧哗。这里透露出一种战士的坚毅和悲壮。

“看猎临胡帐,思乡见汉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即便是在边塞狩猎的场面中,也不禁让人想起遥远的家乡和繁华的汉城。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边疆将士们心中的乡愁。

最后,“来春拥边骑,新草满归程”则预示着战争即将结束,春天到来时将士们将拥抱着胜利回归,而路途中生机勃勃的新草似乎在欢迎这次光荣的归来。这不仅是对军事行动的一种期待,也是对和平生活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雄浑的笔触,细腻的情感,以及深远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场边塞战争的壮观画卷,同时也传达了将士们对于家国的无限思念。

作者介绍

雍陶
朝代:唐   字:国钧   籍贯:成都   生辰:约789~873以前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猜你喜欢

陈梦陶副宪丈重游泮水赠诗

璧池钟鼓饩羊仍,故事几同杞宋徵。

耆献先朝留硕果,文章江左际中兴。

青衫俦侣今谁在,乌府风棱世尚称。

算亥更逢乡举日,祝公德望与年增。

(0)

史馆重葺舫斋次珊尚书用朱椒堂韵成三律次韵奉和三首·其二

片席名山愿已奢,开轩水木尚清华。

巢痕天上春寻燕,日色林端晚散鸦。

静爱风帘翻倦帙,迥思烟笠在孤槎。

浮屠三宿鸿泥印,愧继朱钱掌故家。

(0)

表兄方剑华农部久参董军去岁言不见用今将赴蜀省其弟和斋刺史相见西安信宿而别赋二诗·其一赠剑华

难得长安又日边,乱离樽酒一潸然。

愁吟玉垒浮云句,亲见铜驼堕棘年。

黄祖腹中终水石,朱公舟外自湖烟。

春芜十里城南路,肠断荥阳共祭篇。

(0)

崇效寺白桃花盛开丁香梨花间之极娟茜之致三首·其二

一晌茶烟起灭中,读碑客散画廊空。

满庭香雪无言处,消受城南几日风。

(0)

聊赋短歌即当恸哭四首·其一

江南闰三月,雪花大如掌。

阳和变肃杀,天意先垂象。

是夕大营溃,坏云时下上。

十万良家子,同声呼放仗。

洒血平清渠,暴骨杂榛莽。

或云贼四合,无计禦粗犷。

或云饷内缺,有心吝金帑。

参肉岂足食,谡诛讵云枉?

浩劫叹茫茫,抚膺恨畴曩。

(0)

棌辑谱稿,过无锡白丹山夏家桥有感

古木参差夕照斜,杞荆杂植乱如麻。

行人指点胶南路,犹是溪桥认夏家。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