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可著孤身,何曾有四邻。
切须留一榻,让与细书人。
仅可著孤身,何曾有四邻。
切须留一榻,让与细书人。
此诗描绘了一种清高脱俗的隐居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独自一人,与世隔绝,不与四邻往来交流的愿望。"仅可著孤身"强调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何曾有四邻"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世俗联系的淡漠。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非完全封闭,在"切须留一榻"中流露出一种留恋。"榻"指的是床或坐具,这里象征着一个简单的栖身之所。诗人希望保留这样一个空间,可能是为了思念,亦或是对某种情感的留存。
最后一句"让与细书人"则带有深意。"细书人"通常指的是书信送达者,这里暗示着诗人虽然不愿与世俗直接交流,但仍然希望通过书信这种间接方式,与外界保持某种联系。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一方面追求超脱,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割舍情感世界。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勾勒出了一个既坚守孤独,又不失柔情的人物形象,是宋代文人特有情怀的体现。
先生结屋在人境,门巷萧萧作冰冷。
纷纷入眼不入意,坐客千言不相领。
叩关闻我倒屣迎,重解旧榻尘埃生。
向来妙处久不吐,一挽天汉昆崙倾。
共说别来经世事,我言所向皆儿戏。
胸中块磊不用浇,便有清愁说无地。
士林师范六十翁,先生合在伯仲中。
愿言终赐指归处,为公敬作曾南丰。
二年饮水闽中村,忽见玉醴倾蛮尊。
涓涓醍醐灌热脑,耿耿沆瀣明朝暾。
旱尘久涨城市暗,渴梦欲挽江湖吞。
何人远致双鲤信,知我来扣罗雀门。
不须邀月已清绝,尚恐熨齿当微温。
要从华池汲真液,岂独玄鬓薅愁根。
微茫已识投辖客,妩媚似返当垆魂。
奇功谁续伯伦颂,妙意要与渊明论。
胸中我自有泾渭,笔下君已倾昆崙。
诗成寄与约他日,饮君与我空瓶盆。